社会诚信的内涵、特征与功能浅论

2012-04-13 17:41张国臣
关键词:诚信成员单位

张国臣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4540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社会诚信是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广大社会成员对诚实守信道德规范高度认同,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遵循和弘扬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风尚。一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时刻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探讨社会诚信建设,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把握社会诚信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一、社会诚信的内涵

诚信作为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深深置根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存在于社会每个行业、每个单位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的一切交往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之中,既表现为个人之德,又表现为行业和群体之德,还表现为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每个行业、单位以及社会成员的诚信状况都与社会诚信紧密相连,单位、行业和社会成员诚信集成社会诚信。因此,社会诚信是指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被社会各行业、各单位以及广大社会成员所认可,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践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风尚。

社会诚信是广大社会成员追求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内含了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合理的价值取向和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社会诚信对于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来说,是一种义务,一种做事准则,一种精神追求;对于社会成员的个人修养来说,是个人操守,是品德修养的基础和条件;对于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荣誉,是赞许。只要广大社会成员把诚信作为一种文化自觉,社会诚信的风气就能在全社会形成。

社会诚信是社会诚信制度和诚信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和伦理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诚信的形成,不仅需要社会倡导诚信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而且需要建立相应的诚信法规制度。尤其是在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仅靠诚信道德的自律与规范,仅靠社会舆论与文化自觉,而没有相应的诚信法规、制度进行规范并对无信或失信行为进行惩处,诚信的社会风尚就难以形成。

社会诚信推动社会各行业、各单位诚信,社会各行业、各单位诚信影响社会诚信。社会是共同生活的社会成员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体。每个社会成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会在某一个行业中从事某一项职业,这样就有了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行业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有了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商业诚信、司法诚信、教育诚信、医疗诚信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社会成员都属于一个家庭,这样就有了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有了家庭诚信;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与发展,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通道,是交流经验、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这样就有了网络诚信。这些行业与单位诚信以及行业从业人员的诚信素养集成社会诚信。

社会诚信建设必须面向社会各个行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树立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社会各个行业以及社会成员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自律与他律以及监督的作用。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也是社会组织和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自我规范、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社会各行业把诚信作为立业、兴业之本,制定并遵守行业诚信规范,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引导本行业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社会、行业诚信规范,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讲信誉,守信用,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以真诚处事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在社会做个诚信公民,在单位做个诚信职工,在家庭做个诚信成员,积极参与到创建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学校等诚信行业的活动中,把诚实守信的精神理念切实转化为每个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社会诚信的特征与功能

(一)社会诚信的特征

社会诚信作为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基本道德规范,除具有诚信的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社会诚信具有历史传承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传承性。社会诚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真诚无欺、信守允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交往方式等,毫无疑问会对我国现代社会的诚信理念、诚信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2.社会诚信具有广泛性。社会诚信是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广大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广大社会成员和社会各行业、各单位按照诚信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规范、自我提升,逐步形成一种诚信的社会风尚。因此,社会诚信是一种对社会各行业、各单位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道德要求,是每个行业、单位和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蕴含于所有群体、个体的精神交往、实践交往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之中,既表现为个人之德,又表现为群体之德,还表现为职业道德,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3.社会诚信具有先进性。社会诚信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要求广大社会成员按照诚信的价值标准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熔铸理想道德人格,培养优秀道德个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它要求社会各行业、各单位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源,以诚信为本,以信誉至上,承担起对社会和社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培育行业诚信文化,打造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商业诚信、司法诚信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既是良好的国家形象和社会风尚,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4.社会诚信具有自觉性。社会诚信是一种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领域中与承诺和践约相关的一切伦理关系,强调“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注重发挥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广大社会成员的群体和个体良心、信念、修养等内在机制的约束性,是社会文化规范的产物。广大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之所以自觉兑现承诺或信任他人,就是因为社会所倡导的诚信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得到了认可和内化。因此,社会诚信建设的根本是广大社会成员对诚信道德规范的遵循和弘扬,是诚信内在素质和自觉行为的统一。

5.社会诚信具有自律性和他律性。社会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事准则,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自律性是社会成员在对社会诚信心理认同的情况下,按照诚信道德规范自我要求自己;是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对自身信誉、对社会公正高度负责而对内部的自我约束。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就会在处理与他人、与单位、与社会的关系时,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言必信,行必果;对于社会各单位来说,拥有依法行事、合规经营的理念,就会重承诺、讲信誉,在单位内部优化讲诚信的文化环境。当一些社会成员和一些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遵守诚信道德规范,破坏社会秩序时,社会就会给予否定的评价,社会诚信价值理念而产生的惩罚机制就会起作用,使失信者遭到舆论的谴责,受到孤立,社会信誉降低。社会诚信就是在自律与他律的互动中,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6.社会诚信具有实践性。社会诚信重在建设,贵在实践。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崇尚诚信的优良美德教育,培育社会成员的诚信理念,使社会诚信以一种无形力量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引导社会成员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行为习惯,说实话,办实事,重承诺,守信用。当诚实守信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时,社会成员就会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自觉践行诚信规范,从而不断增强社会诚信度,使社会诚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二)社会诚信的功能

社会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或观念文化,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需要我们认识和了解社会诚信的功能。

1.社会诚信具有导向功能。社会诚信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一种社会意识,它蕴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以其无形、无声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时刻滋润着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灵,使社会成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悟和启迪。尤其是在经济成分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社会诚信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和激励,通过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寓诚信于行业、单位发展和繁荣之中,使广大社会成员在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正确区分人的行为的合规性和违规性,引导社会成员遵循共同的准则和标准,维护社会秩序,形成崇尚诚信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2.社会诚信具有教育功能。社会诚信存在于社会每个角落,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情感世界和价值选择。尤其是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评价以及社会组织内部的诚信建设,不断地把诚信的价值理念和规范标准、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等思想内容传递到广大社会成员之中,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提升诚信道德觉悟,在内心形成诚信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自觉恪守和践行诚信原则的理念,从而使讲诚信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自觉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3.社会诚信具有激励功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人们的情感、意志能够起到鼓励和激励作用。社会诚信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动力,使其发挥人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为实现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努力。社会诚信建设通过宣传诚信的价值理念和在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通过歌颂、弘扬在社会诚信建设中所形成的诚信原则和精神,鞭挞违规违纪的失信行为,强化社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职业道德态度和职业道德理想,鼓励和推动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广大社会成员以诚信求发展、以发展励诚信,积极投身于社会诚信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激励人们经得起名利、金钱和地位的考验,抵制诱惑,恪守诚信之德,弘扬诚信正气。

4.社会诚信具有价值评价功能。社会诚信内含真假、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它赞扬什么、倡导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随着社会诚信建设的加强,它所内含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将使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诚信意识,并转化为自身坚守的信念和立身行事的评价标准,帮助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广大社会成员把握和辨别诚信和非诚信的界限,按照诚信规范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单位、单位与行业、行业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他人和社会各单位的行为作出评价,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判,符合诚信要求的就坚持,不符合的就加以修正,使之符合社会诚信的要求。

5.社会诚信具有规范功能。社会诚信集诚信的观念文化、制度机制和社会评价为一体,是诚信法理和诚信伦理的统一,对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一是从诚信的思想观念上进行规范。社会诚信是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广大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是普遍认同的潜规则,能够起到对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规范。二是从诚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上进行规范。社会诚信不仅包括行为规范和诚信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也包括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对诚信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的敬畏感和贯彻执行的责任感。人们之所以诚信,除思想观念外,还因为受到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的约束;之所以不敢背信弃义,是因为相信社会机制的有效性。三是从社会评价上进行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谁虚情假意、欺瞒诈骗、违背诚信规则,谁就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受到道义上的谴责。

6.社会诚信具有监督功能。社会诚信是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通过社会舆论的载体、阵地等资源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启迪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觉悟,强化诚信道德意识,从而唤起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的监督意识,积极参与到反欺诈、反失信的斗争中去。一方面,随着社会诚信建设的加强,使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把诚信建设作为一种道义和责任,自觉按照社会诚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监督其他行业、单位以及社会成员的行为,对造假、欺骗、失信的单位和成员进行检举揭发,维护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使社会各行业、各单位认识到,信守承诺、诚信为本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关键,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机制,对本行业、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诚信状况进行监督,以维护自身的形象和信誉。因此,社会诚信是建立在社会监督基础之上的,具有广泛的社会监督功能。

7.社会诚信具有调节功能。社会诚信是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在社会生活中,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行业与单位之间以及行业、单位与从业人员、社会成员之间都会产生这样与那样的关系,由于利益不同,立场和观点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除涉及政治和法律的矛盾之外,还有大量的分歧和问题需要靠诚信道德来调节,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诚信的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社会诚信的善恶标准协调相互关系,解决矛盾和问题,指导、纠正群体和个体的行为,使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得到完善与协调。

猜你喜欢
诚信成员单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