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疗效观察

2012-04-25 09:4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补阳川芎缺血性

(天津市和平中医院,天津 300050)

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高,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亡顺序中居第一、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有研究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快速上升,其发病率与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约为6∶1。因此,总结缺血性脑脑卒中的防治经验,探讨其防治机制,对降低脑卒中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80例均为我院2009年8月-2011年4月患者,并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3±8.7);病程14~60 d;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4±8.9);病程16~64 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方案。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据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制定[2]。疗效评定: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致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西医治疗:所有患者均予血塞通0.4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1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1.2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1次/d;同时对症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血脂、降糖、控制感染等。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或鼻饲,方药:生黄芪30~60 g,当归10~15 g,桃仁6~12 g,红花6~12 g,赤芍10~15 g,川芎9~12 g,地龙10~15 g,桑寄生20~30g,杜仲20~30g,丹参10~15g,鸡血藤20~30g。随症加减:言语不利加远志、石菖蒲;口眼歪斜者加僵蚕、全蝎;记忆减退加佩兰、益智仁;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下肢瘫软无力加续断、牛膝;心悸喘息加桂枝、炙甘草;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血瘀重者加莪术、水蛭;痰湿重,舌苔厚腻者加半夏、薏苡仁。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周记录观察指标,共4周。

3 结果

3.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3.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4 讨论

4.1 缺血性脑卒中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死属于祖国医学脑卒中范畴,金元时期,李东垣《医学发明·中风》记载“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论述本病乃正气自虚所致。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通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因而创立了益气、活血、通络的中医治疗方法。笔者依据王氏观点,在前人“气虚血瘀”立论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并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满意疗效。

4.2 方义、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大补元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周流全身,以起痿废;以当归、鸡血藤为臣,血中之气药,能补血活血;以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为佐,活血祛瘀;以地龙为使,通利经络。桑寄生、杜仲强筋健骨,治疗足膝痿弱。诸药合用,共达补气活血,祛瘀通络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4]认为,单味黄芪和地龙煎剂可明显使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减少,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地龙尚可明显降低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改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单味黄芪和地龙的煎剂均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而黄芪和地龙合剂除明显改善血流变各项特征、抗血栓作用外,对血小板聚集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均具有抗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当归、川芎、红花还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川芎、水蛭为凝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川芎嗪、水蛭素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率,抑制凝血酶等。因此由以上诸药组成的补阳还五汤具有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减轻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5],增加脑组织有效血流量,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因素,保护血脑屏障[6-7],并可改善因缺血所致的行为学障碍;明显缩小梗死面积,降低梗死率;降低脑组织含水量[8];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修复神经组织。

4.3 结论 在用药第2周,2组患者无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疗法还是常规疗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2组疗法之间评分差异尚不明显;在用药后第4周,2组疗法间评分差别有显著性,2组有效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提示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血化瘀中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微循环状态、修复缺损的神经相关。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杨明,马治中,毛腾敏.益气活血治法实验研究(一)[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11(3):5-8,33.

[3]刘玲,范柳,王素春,等.川芎、当归、红花和人参萃取物对缺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的抑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357-1360.

[4]肖洪彬,王俊,刘丽萍,等.补阳还五汤对老龄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1-22.

[5]张丽萍.补阳还五汤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现状[J].中国药房,2007,18(33):2629-2630.

[6]韩绍娟,刘志龙.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N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4):1-3.

[7]杨春根.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1):36-39.

[8]赵舒武,汪涛,王晓玲.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536-538.

猜你喜欢
补阳川芎缺血性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