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者的视角看汤姆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2012-04-29 00:44柯文娟杨帆
考试周刊 2012年88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

柯文娟 杨帆

摘要:自1852年《汤姆叔叔的小屋》问世以来,国内外的众多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译本的翻译比较、小说圣经人物原型、黑人刻板印象分析及女性民族主义叙事视角等上,很少有文章提到汤姆悲剧的必然性,而悲剧是本小说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从作者的视角出发,探讨汤姆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汤姆叔叔 悲剧必然性 宗教信仰 写作意图

美国作家哈利特·比彻·斯陀(HarrietBeecherStowe)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TomsCabin)》中,黑奴汤姆叔叔这个小说人物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一个友善、博爱、无私、忠诚的黑奴最后的结局竟是悲惨的死亡。汤姆的死亡给文章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通过以汤姆为代表的奴隶们的悲剧,斯托愤怒地揭发和控诉了南方蓄奴制的罪行,成功地激发了人们对奴隶的同情和奴隶制的憎恶,把废奴运动推向了高潮,因此,小说被誉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从作者的视角出发,汤姆的悲剧有以下两个原因:作者的宗教信仰、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汤姆叔叔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叔叔是肯塔基州一位奴隶主谢尔比先生的奴隶,因为忠诚可靠,办事能力强,深得主人信任和喜爱。当上了家奴的总管,但主人谢尔比在生意场上失败,欠了奴隶贩子黒利钱,奴隶贩子这时候趁火打劫,执意要买汤姆和另一个混血女奴伊莉莎的儿子哈利。而这两个人是主人谢尔比很不情愿割舍的奴隶,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是妻子最喜欢女仆伊莉莎的儿子。但是谢尔比出于在经济的困顿中,受制于人,只能同意。汤姆得知消息以后万分悲痛,被卖掉意味着要和妻子儿女分离,意味着以后的命运未卜,但是汤姆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信奉着敬畏上帝、相信命运安排、逆来顺受、爱人如爱己这类的基督教说教。他不但一点也不怨恨主人,反而处处为主人着想,当伊莉莎决意带着孩子逃跑并告知汤姆希望他能一起逃跑的时候,汤姆可怜伊莉莎,赞成伊莉莎逃跑,却怕自己的逃跑给主人带来麻烦,自己留下来了。最后他几经易主被卖到南方种植园,遇到了一个对黑奴下手狠毒、极尽剥削之能的奴隶主勒格里。虽然勒格里知道汤姆的能力,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监工,帮自己无情残忍地管教奴隶,但是深信基督的汤姆是不会干出违背基督教义的事情的,所以三番几次违背了勒格里。于是勒格里恼羞成怒,故意刁难折磨汤姆。即使是在这时,汤姆仍没有想到为自己找一条生路,而是顺从了上帝,顺从了所谓的命运。当种植园的两名女黑奴在汤姆的协助下成功逃脱后,勒格盛怒之下里迁怒于汤姆,把他活活打死。

二、作者的宗教信仰

作者在塑造汤姆人物形象时,赋予了这个人物自己对宗教的复杂情感。作者本身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她从小受到神学的熏陶,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宗教的氛围中度过的。但是作者生活在万恶的奴隶制盛行的年代,在信奉基督教的同时,不得不对基督教产生质疑:质疑上帝的存在,质疑它对奴隶起身反抗争取自由的精神束缚,质疑基督教在残酷的奴隶制面前无能为力,质疑宗教的虚伪性。从而不难看出基督教的影响贯穿于汤姆的一生,但引导了汤姆走向死亡。根据基督教义要爱人爱己,汤姆爱黑人也爱白人,心中总是装着别人的不幸与悲哀,并且为了帮助别人,即使自己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汤姆的悲惨结局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虽然基督的教义是宣扬爱,但是也让人们变得逆来顺受,容易选择一种被动抗争的方式,然而在特殊的社会制度下,在奴隶贸易盛行的年代,这种方式即使能够给汤姆一类的宗教信徒们带来一时的精神安慰,但会永远处于受人摆布的状态,注定离不开悲惨的结局。博爱、信仰、顺从、忍耐、宽恕、知足,几乎所有的基督徒品质汤姆都拥有,斯托夫人将汤姆塑造成如此完美的—个基督信徒,却最终让他逃脱不了死亡的悲惨结局,由此可见作者除了对奴隶制的愤怒谴责之外,对所信仰的基督教其实也带有一种困惑与质疑。

三、作者的写作意图

斯托夫人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小说的立意就是要无情地揭露奴隶制的剥削,磨灭人性的罪恶本质,通过塑造一个品质高尚的黑奴的悲惨命运,放大到千万个奴隶的悲惨命运,使之不仅仅成为一个人物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来激发人们对黑奴的同情,对奴隶制的憎恶,试图为推翻奴隶制成为可能而努力。他的悲剧命运与乔治·哈里斯夫妇的勇敢反抗并最终取得自由之身形成鲜明对比,与两个柔弱女奴卡西和艾米琳智慧地逃出红河农场并最终与亲人团聚形成鲜明对比,与自身的高贵品质形成鲜明的对比。悲剧的力量超过了任何的艺术形式,是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形式。悲剧主角尽管遭到否定和毁灭,但它毕竟只是现象,他的短暂的毁灭,相对于浩瀚无垠和神秘的宇宙,丝毫无损于意志的永恒生命。悲剧精神不是悲观的,而是一种高扬生命意志的乐观主义精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悲剧担负着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不少学者却认为汤姆叔叔是一个奴性有的批评汤姆这个人物奴性,是种族的背叛者,批评作者笔下的汤姆叔叔缺乏反抗精神。19世纪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甚至攻击斯托,认为此书带有种族歧视色彩。其实不然,书中斯托夫人对汤姆叔叔的赞美溢于言表。在斯托夫人眼里,汤姆并不是顺从于奴隶主暴君,而是顺归于基督教教义,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爱的化身。汤姆的人物悲剧传递的并不是悲观的情绪,汤姆的自我牺牲带来的是巨大的积极意义,包括对人类美好品质的颂扬、对人性、道德回归的呼唤、对奴隶制的无情鞭笞和对命运的抗争精神的鼓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小说人物,而作者正是安排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死于奴隶制,来有力地抨击奴隶制,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

四、结语

《汤姆叔叔的小屋》唤醒了一大批奴隶的战斗灵魂,也震撼了白人。警示黑人不能再麻木地顺从命运的安排,要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做抗争,一味地顺从只能走向死亡,同时也鞭笞了一些披着基督教仁慈外衣的白人伪君子,不能在宣扬黑人天生就是上帝造出来为白人服务的荒诞教义上做着心安理得地剥削黑人的无耻行径,基督教固然是以大爱为主要教义的精神慰藉,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但是也要对其进行改良,不能盲目信仰,不加取舍。

参考文献:

[1]金华良.论推销员之死的悲剧精神[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李维屏.英美文学研究论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凌建侯.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朱光潜(Zhu).悲剧心理学一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I.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6]常耀信,李宜燮.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7]周国平选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论文选[M].北京:三联书店,1987.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勘误声明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从两难的生存选择到荒谬的宗教信仰——克尔凯郭尔生存辩证法的思想理路
“信仰的力量”
宗教信仰对三明客家传统器物形态的影响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民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利弊分析与策略研究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