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2-04-29 00:44宋孝贤
考试周刊 2012年78期
关键词:探究性课文情境

宋孝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填鸭式”满堂灌,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记忆而轻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课本知识,严重忽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针对某个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多种启发方式并用,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富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巧妙地设疑,这些都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此时,一则简短而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一句隽永精辟的名言,一首千古绝唱的古诗,一双布满补丁的袜子,一片随风而落下的秋叶……都可成为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凭借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声、形、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所理解,对多彩的生活有所感悟,透过文本读出文章中的喜与怒、哀与乐、悲与苦、酸与甜,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

2.把握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有个准确的把握。个别教师提出问题后,就急于要求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没有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作比较全面的分析,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回答是机械单一的。在教学中,如果能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各种疑问,定会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

二、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教学中,在学习新的内容时,需要创设一定的认知情境,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带入新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树立积极探究的意识,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1.创设学生认知矛盾的情境。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1册中有篇课文《最后的姿势》是描述英雄人物谭千秋老师的,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启发学生思考,当发生地震,楼房摇晃即将要倒塌时,坐在室内的人们会怎么做?再出示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即描述谭千秋张开双臂,誓死保护学生的情节。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什么谭千秋不立即冲出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去读书。

2.创设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在语文课本中有一些是以物为题,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的《小草与大树》和12册的《半截蜡烛》、《理想的风筝》。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用小黑板出示被选答案:A专门写人;B专门写物;C既写人又写物;D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之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之后再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自主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三、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学生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得传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的内涵,就去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理解课文中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寻找答案,等等。总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探究,不断地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学生因基础、环境、条件和个人喜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性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违背课堂教学的主旨。

四、巧妙点拨,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扣住情境点换位。课文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例如教学第11册《船长》一课时,引导学生分别担当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和见习水手克莱芒,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哈尔威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关爱妇女和孩子的优秀品质。为了使学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这一角色,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从而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2.捕捉文中“空白”点加以延伸。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学中,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佳切入点。

3.围绕文中矛盾之处质疑。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船长》一课,哈尔威船长在救出船上所有人员之后,自己为什么没有撤离,却选择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而深刻认识这位伟大的英雄人物。

4.挖掘学生的定势点进行探究创新。思维定势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探究性学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课本中的思维定势点,进行逆向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引发创新性思维。

5.抓住课文模糊点探究。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探究,直抒己见。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那些模糊点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性意识。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