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入式方法的运用

2012-04-29 16:28朱孟丽
考试周刊 2012年78期
关键词:木棒多边形新知

朱孟丽

摘要: 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矛盾导入法的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矛盾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初始环节的教学导入,以其所具有的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提升学生学习情感的基础性奠基作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相关的旧知识,阐明教学目标要求,展示教者教学技能,渲染教学气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导入方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成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的方式各种各样,如何采用贴近教学活动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增进师生关系的导入方法,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功效,使学生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学工作者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对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导入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将在实践探索中使用的导入方式进行简要论述。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点的联结点,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巩固,温故知新,以旧引新,从而引入新知的学习探知活动。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导入环节,我抓住“相似多边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联系,紧扣“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特殊案例”这一“关键点”,在导入新知环节时,设置如下导入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告诉我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相似边。

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师:那么请问同学们,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

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

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精选复习、提问的旧教材内容和编排习题,使旧知识与新课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点”得到了充分展现,既达到了从复习到讲授新课的连贯自然,又为学生探知相似三角形性质打好了认知基础。

二、情境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以及自然规律之间存在密切复杂的联系。同时,教育学研究认为,不同阶段学生都对贴近自身实际的教学情境充满内在的积极情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学习兴趣,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如在“一次函数”新课导入中,我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研析教材目标要求基础上,抓住一次函数的生活特征,创设了“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接着,我让学生对该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像又具备什么特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动探究思考。

三、实践导入法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自然问题充满动手探究解答的内在潜能。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教学中,可以设置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情感得到激发。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时,我采用实践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2厘米、7厘米、4厘米、6厘米”长度的四根木棒,选取其中的“12厘米、7厘米、4厘米”三根木棒,进行首尾连接,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这三根木棒无论怎么连接,都不能组成三角形。此时,我让学生将4厘米的木棒换成6厘米的木棒进行拼接,学生顺利地组成一个三角形。接着,我向学生提出:“通过上述动手实践活动,你能找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这样,学生就带着“疑惑”主动进入新知学习活动,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习新知的内在情感。

四、矛盾导入法

矛盾是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知、勇敢求索的内生动力,也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动思考分析的重要基础。常言道,好奇之心,人人皆有。矛盾导入式就是精心构思,巧妙设置,通过构建矛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好奇质疑之心,促进学生能动思维的导入方法。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新知教学活动中,我在导入新课时就采用了矛盾导入法,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明和小芳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的学习,知道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内容,如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此时,他们两个人对‘如果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的理解出现了分歧,小明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小芳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纷纷议论,处于“两难”境地,不能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我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相信同学们经过学习肯定能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这样,将学生引入到新知学习中,使学生带着疑惑、带着问题更加主动深入新知学习活动。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导入方式同样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只要紧扣教材、学生,实施灵活多样导入方式,就能达到一“导”激起学习“浪”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木棒多边形新知
巧移木棒
新知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生活新知
挑木棒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挑小木棒(节选)
多边形的镶嵌
聪明的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