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生活化

2012-04-29 18:34黄永红
考试周刊 2012年79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文阅读教学

黄永红

目前在教育界,抨击“教育脱离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只重书本,只重知识的传授,把学校教育与生活教育分离开来,以学校教育代替生活教育……长期以来,在学校内部,由于灌输式的‘分科教育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和以考试为目的,导致了学生与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分离”。由于这种疏离,仅仅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长期以来,便导致知识与生活相悖离,使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内在关联,知识的引入和应用没有切实联系各种实际,知识的接受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教学过程仍停留在认识层面,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沟通、理解、合作、互动等,忽略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唤醒,使现代人失去活力。这样的人面对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日趋激烈的21世纪,是无法寻得其生存的空间的。于是,“进入日常生活”、“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理解日常生活世界”的呼声越来越高。

反思现在的语文教学,陷入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困境之中,具体而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割断了语文教育同生活的联系,造成了小学生对母语的疏离。如果在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会挫伤小学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将他们固有的创造性思维钉死在课本上、禁锢在课堂里,使得高分低能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上成为现实。

其次,课堂教学模式化,程度不同地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如阅读教学的知识化、模式化导致思维的“机械化”,割断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原本在“习得阶段”中丰富多彩的母语学习变得平淡乏味,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忽视引导学生搞清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不在积累语言、积累生活上下工夫,而重视各种写作方法与文章套路,让学生入“套”及“格”,远离五彩缤纷、矛盾复杂的现实生活,习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失去童稚的纯真,导致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倡导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意义重大。

首先,倡导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是必需的。语言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特点,而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的载体,而且是人的教育,故而教师必须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而生命的生长表征为生活。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并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偏才。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教学的课堂延伸出去,与社会生活接轨,让生活化的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有一个中心,这“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积日成年,积年成终身,实际生活便是人生教育的一切。因而,倡导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是必需的。

其次,倡导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总的来讲,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课的文章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个体又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自己初步的看法,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个体、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必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倡导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避免阅读材料与学生实际脱节。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学生只是机械地顺着教师设置好的线路“行走”的现象,人为地割裂了日常生活与阅读材料的联系,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假使两者脱节,就必然会对学生的发展形成障碍。在阅读教学中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本质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因为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能充实学生的生活。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观察它的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四十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一学,体验生活。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那么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还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文阅读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