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推动思政工作建设

2012-04-29 09:56王冰蓝
考试周刊 2012年77期
关键词:校团委社团组织高校学生

王冰蓝

摘要: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平台,作为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作用。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这就势必要求在社团组织的活动质量把关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方式

1.学生社团组织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学生按照学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规定,基于共同爱好、兴趣自发组成的涵盖文化体育、理论研究、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并在团委注册并接受学校团委、学院分团委管理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通过对北京五所高校的学生群体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重要作用。首先,丰富生活、愉悦身心是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这类学生占总人数的29%;其次,26%的学生亦赞同丰富知识,提高技能是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表现所在;第三,22%的学生在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影响方面更倾向学会做人,促进发展这一因素;第四仍有20%的学生认为开阔视野,锻炼个人能力在社团赋予学生成长影响的环节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最后,3%的少数学生认为学生社团活动所产生的其他影响。(见图1)

2.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及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分析。

由于负责管理学生社团的部门不同,对其管理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负责管理学生社团组织的部门是学校党委宣传部,有的是学生处(学工部),有的是学校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从北京市的高校来看,最常见的负责管理学生社团的部门是团委(涵盖校团委和各学院分团委)。目前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团委统一管理模式,即校团委可以从宏观上对其具体指导与全面管理,可以统一协调全校所有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把握其活动情况及发展趋势,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高校。第二种管理模式是校院团委两级管理模式,校级学生社团组织统一由校团委负责指导和管理,院级学生社团由学院分团委管理,但院级学生社团需定期到校团委接受注册、管理和监控,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截至目前,北京印刷学院共有校级学生社团31个,校团委下设的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管理这些学生社团,各学院分团委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院级学生社团。院级学生社团的成立与注销要在校团委登记并接受校团委的指导和监督。

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到,五所高校25%的学生关注或参与科技实践类的社团活动,其活动类型主要是科研计划、社会实践等;24%的学生涉及公益志愿类的社团活动,其主要活动为志愿服务和公益宣传等;此外,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文化艺术类的社团活动收获更多,其活动类型主要表现为晚会和展览等;有21%的学生认为理论学习类的社团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类社团主要的活动类型为讲座及竞赛;除此之外,同样有小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生活类的社团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此类学生占总人数的6%,其社团活动类型主要表现为运动会和体育竞技等;诚然,仍有2%的学生认为高校仍需开发新的社团活动类型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见图2)

2.2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情况看,各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各不相同。发展较好的学生社团,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凸显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给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但是,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团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的制度建设不规范、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活动质量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2.2.1管理体制不完善

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方式是多部门管理,在规章制度上是以自身部门特点自行制定的,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导致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的混乱。另外,还应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修订和调整《学生社团管理规定》。同时,对于社团和社团成员的激励机制缺乏统一的标准依据,影响健康发展。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不高

由于学生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少或者能力欠缺、人员流动和流失较大等原因,整个社团过于松散、没有活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缺失积极性,进而社团活动的质量无法进一步提升。

2.2.3指导教师的配备和指导不得当

各高校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情况也不一样,一般都有挂名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和学习较忙,指导学生社团工作不作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具体的学生社团活动。

2.2.4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方式不得当

有的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偏行政化,进而阻碍了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基于共同爱好和兴趣、自发性与自主性较强的群众性组织,在管理上过于死板就会使学生社团失去其本质特征。另外,有的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管理过于宽松,导致学生社团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对整个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探析

——解决学生社团组织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3.1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围绕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社团。

高校应加强领导,提高对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视程度,有些高校认为学生社团是学生们的娱乐活动,不加以重视;有的高校认为过于重视学生社团容易使其成为学校难以控制的力量。学生社团组织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始终围绕学生成长和成长开展工作。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创新和谐校园文化、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组织的前提下,改善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使其良性发展。

3.2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社团管理。

第一,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保持学生社团管理思想与时俱进。对当前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总结、归纳和提炼,能够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二,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要依照一定的标准,以依据现实情况、尊重社团意愿、激发学生骨干干劲为准则。第三,创新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力求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合理优化学生社团结构。为了避免社团功能重复、资源浪费的情况的出现,应进行整合资源,优化社团结合。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在指导和管理校级学生社团工作上,积极采取建立新社团审批制度、社团量化考核评比、不良社团注销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的监控等措施来完成学生社团结构的优化。第五,制定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使学生社团便于管理,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3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虽然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兴趣组织发展的团体,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社团活动只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条件,选配有责任心、有专长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团建设,利用教师丰富的经验等优势指导社团开展活动,也要根据指导教师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工作,营造学生社团的特色。

3.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学生干部是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社团建设的首要前提。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正确的工作态度,建立科学的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其次,注重学生干部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帮助新干事发现自身的问题,探讨问题的根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最后,增强学生干部整体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社团活动、座谈会、户外活动等,加强社团骨干与成员间的联系,发挥学生骨干的桥梁枢纽作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广高.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改善.科教纵横,2011,08.

[2]张东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与管理.科教导刊,2011,1.

[3]李新瑾,张丽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制订与创新.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

[4]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网络出版年期,2010(11).

[5]易开刚.基于隐性知识挖掘导向的高校社团组织创新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6).

[6]于晓欢,李琳.浅析新时期下高校社团建设.剑南文学,2011(06).

[7]孟庆艳.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生社团的飞速发展.青年文学家,2011(02).

猜你喜欢
校团委社团组织高校学生
融雅文学社
高校免费为女生送出3000双高跟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红色教育在高校团委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浅谈校团委学生会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群体决策中隐性社团组织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