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

2012-04-29 00:44金凤兰
考试周刊 2012年60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生活化生活

金凤兰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这是由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的。然而,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是认识语言,掌握操作语言的一般技能。但是专讲语言规律是不能代替语文教育的,尤其是母语,因此,这种语文教学只是浅层次的,这种语文教学为语言而语言,为训练而训练,为运用而运用,与人们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进行社会交际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种语文教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课堂语文的制约,因而总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效率也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语文教学要真正地走出困境,必须以语文工具性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把语文教学置于整个社会生活中。不要认为学生只是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恰恰相反,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量机会倒不是在语文课内,而是在语文课外、语文课上,只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学好语文,怎样用语文的某些法则、原理,主要作用在于“知”,真正让这种“知”转化为“能”,就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应用这些法则、原理于实践。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言语交际中对语文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变教“应式语文”为教“生活语文”,使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到生活中“历练”,在“历练”中再学习,在“历练”中求提高。“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离开了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提高语文能力这一任务的。现在,一些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在被问及之所以语文好的经验时,无不归结于“课外看书”四个字。

生活语文站在一个较高的视点上来审视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与语文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如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的目的。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的母语。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学科的语文教学,社会向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育应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情操陶冶;2.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4.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

有了这四个方面的良好基础,学生将形成坚实的语文能力,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终生受用。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直接影响其他学科乃至整体的素质教育。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就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语文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交流中,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文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水平越来越高,它的社会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生活语文强调把语文教材和学生生活相联系,使课堂与课外相联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参观企业生产车间,深入农村、游览名胜、进行社会调查、写影评剧评、参与演讲比赛、办好手抄报、举行读书报告会、参加文艺演出、家庭迎来笑往、给亲朋写信等,不断接触语文学习的材料,不断丰富语文知识,不断强化语文训练,从而在这种丰富的社会交际的实践中利用语文这一工具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提高素质。那种仅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模式,是绝对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的。

随着语文教育理论的突破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语文”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且成为语文学科教育的思路。语文教学要遵循学语文的规律,以语文课堂为端点,尽可能地发挥“生活语文”的优势,自觉地将“课堂语文”和“生活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象,达到“多、快、好、省”的境界。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增强运用语文的意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语文讲读“生活化”。在课堂语文讲读中要面对中学生实际,寻找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真正进入作者的心灵。

2.语文训练“生活化”。无论是语修逻文的知识巩固,还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缩短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距离。

3.语文教育“生活化”。根据语文材料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要紧扣教材本身的教育因素,更要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还要注重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学生生活语文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自觉运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1.日常生活“语文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学语文和用语文的习惯。要让学生不但认真阅读课本,而且要习惯于课外博览,并把这种“阅读”化为人生的一部分,让学生不但愿写好每一篇作文,而且习惯于写日记,写随笔;另外,平时的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接待客人、家庭讨论、阅读产品说明书等,都要和学语文、用语文联系起来,尽心尽力地去阅读生活这本无字书,完成一份生活化、宽主会化的语文试卷。这样,学生也就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2.班级生活“语文化”。班级中的各种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也是很好的语文学习的材料。要引导学生用语文的形式将班级的各项活动记录下来,反映出来,如出班级活动通知、班干选举演讲、编班史等。

3.社会生活“语文化”。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工具,把自己关心的、思考的、评论的社会问题讲出来、写下来,这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办法。

总之,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这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是真正提高国民人文素养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