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2012-04-29 19:57罗媛媛
考试周刊 2012年61期
关键词:意译归化异化

罗媛媛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除了经济的往来之外更增加了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异化翻译让读者置身于奇异的文化氛围之中,让读者体验陌生,接触异国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是增强各民族之间了解的途径之一。文章从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从文化交流层面看,异化更有利于中国在对外翻译中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便于世界了解中国。

关键词: 异化中国文化了解途径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除了经济的往来之外更增加了文化的交流。中国在学习西方世界的先进文化的同时呼唤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如何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较为真实的了解?本文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异化策略方面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文化的定义、内涵、作用

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的定义达160种之多。概括来说,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括的范围如此广泛,对某一地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了解该地域,因为只有通过了解各国的文化的异同,才能更好地了解彼此,更好地往来。

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要求文化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呼唤世界对中国有一个较为真实的了解。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是有利途径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3.翻译与文化

人类在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语言,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语际交流手段,不仅是语言信息的转换过程,从本质上说更是文化信息的移植。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给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美国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Lawrence Venuti认为,翻译活动不是单纯的语言操作,而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一种文化语境下的行为,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受到文化的干预。

翻译与文化具有介绍与被介绍的关系,通过两种语言的转换,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两种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冲突。翻译过程包含有跨越文化交际,是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4.中国对外翻译如使用异化的方法,有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

从语言层面的文化交际手段——翻译来看,笔者认为中国对外翻译如使用异化译法,有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

4.1翻译、归化异化和文化。

翻译具有文本翻译和文化传递两个层面,存在着文本与文化双层的矛盾。在文本层面关注的焦点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来翻译,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是不是因语言形式结构而阻断源语文化成分等;在文化层面,归化和异化是处理翻译过程中文化碰撞截然相反的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引入异语文化,是否如实传递异语的文化形象和输入异语的思维方式等。

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归化翻译是要同化原本,抑制、消解其异域特色或风情,使译本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的主流价值观、社会规范、诗学和意识形态。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译入语读者靠拢,采取译入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作的内容。其代表人物奈达利用功能对等理论说明每种语言都有特定的与外国语言完全对等的说法,通过改变句子形式以保证所翻译的文章内容。

异化翻译的拥护者Venuti曾说,异化翻译是“对(译入语文化)价值观施加种族离心的压力,在翻译作品中体现外国文本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从而把读者送到国外”。异化法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异化翻译若要打破目的语语言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主流诗学,保留原本的异域特色和差异,就要译者向原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原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传达原作的内容。

例如:Unless you have all ace up your sleeve,we ale dished.

译句一:除非你有锦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

译句二:除非你袖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了。

译句一采用的是归化译法,译法二采取的是异化译法。英语中“ace up your sleeve”在中文中有相对近义的典故“锦囊妙计”,但对应的文字字面意思却毫不相干,译为“袖中藏有王牌”基本与字面意义相对。虽然中国没有“袖中王牌”的典故,但是通过“藏有”二字,读者能够联想到相应的意思。虽然在阅读时需费点气力和时间来思考,但同时比对到了中英文文化的差异,感兴趣者甚至会查阅相关材料去弄个究竟为什么英语要在“袖中藏王牌”,而中国则是在“锦囊”中藏“妙计”,借此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精髓。正如西方国家说“倾盆大雨”要说“rains cats and dogs”一般,了解英国文化的会知道原来是因为英国人以前住的房子是尖顶的,喜欢把猫窝狗窝放在屋顶上,一旦下雨就会把窝给冲下来,感觉就是“下猫下狗”,实际上是因为“倾盆大雨”。但因为翻译习惯,过去中国部分英语学习者只是死记硬背“rains cats and dogs”的中文归化翻译“倾盆大雨,很少有人想到原来这个习语在英语中是有典故的。

事实上,在翻译中,即使确实如奈达所说,每一种语言都能找到另一种语言中的对等意义,其中反映的文化若被忽略,对读者来说,就失去了更好地了解他国文化的机会。异化翻译能够引进更多的新事物(异域特色),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文化,有助于扩展目的语读者的视界和目的语文化的疆界,让读者通过阅读领略异域风情。

4.2国内翻译界对于归化、异化的理解。

很多学者在归化异化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但是国内翻译界对于归化、异化的理解是存在一些误区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把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等同。有的学者认为异化译法就是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的现代翻版。要弄清出这个问题,首先比较四者的区别:直译和意译是“拿译文与原文进行比较,看译文与原文是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统一”。直译或意译翻译是语言层面的具体操作技巧,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如词语、句子、语法等形式,以及这些形式所代表的内容(词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内涵等)(吴晓霞:2008)。直译和意译主要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但翻译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当我们突破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文化、哲学等领域,则引申出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可以说,异化与归化是直译与意译的文化延伸,是处理文化层面的两种截然不同策略。王东风在《中国翻译》“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王东风,2002)

简言之,归化、异化是直译、意译的延伸,但处于不同层面。直译、意译是翻译的具体问题,归化、异化是翻译的导向问题。直译与意译是互补的,但是归化与异化是相互排斥的。

第二,认为归化异化二者是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有的学者认为归化、异化之于翻译,犹如硬币的两面,本身并不对抗。无论是主张归化的还是主张异化的学者,大都提到归化和异化这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或认为要在保证文化交流的前提下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笔者认为这些理解都是有误的。

“异化”通过语言介绍蕴涵在源语言中的文化成分,如历史、宗教、风俗等,引进源语文化与词汇丰富目标语,从而促进文化交流;“归化”则人为地屏蔽了源文化中的异质成分,抹杀原文的民族特点,迫使原文与目标语同化。如果不从异域语言中汲取一定的营养成分,本民族的语言就会逐渐不够用,而且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有必要而且能汲取外来成分的开放的系统。从文化交流角度看,归化与异化是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两个概念。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就有两种出路:要么采用归化要么采用异化的方法,非此即彼。

4.3中国对外翻译,应用异化策略,让世界了解真实中国。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人民的交往越来越方便,对异国文化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形式开始采取更愿意接纳的态度。读者对外国作品在阅读前不仅期待了解内容,期望通过译作看到与本国作品不同题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故事及折射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作品。翻译用文字的形式,把一幅静止的外国作品展示给本国读者,生动到位的翻译会给作品以生命力,使读者从译作中品味移动的画面和文化。译者应该将异国的文化生动地再现到读者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阅读的是一部外国的作品,作品中的事情是发生在与本国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文化、思想等的异域,时时能感受到心灵的撞击,又因偶尔出现的与本族文化相重合的地方而感到一丝惊讶,一阵欣喜。(王悦:2008)

从文化的交流角度来看,异化显然要优于归化,优点主要有三:第一,异化翻译更有利于丰富全球语言和文化。第二,异化能不断充实语言表达方式,其他语言一些形象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可以借为己用。第三,可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智慧(王悦:2008)。

我国现阶段翻译的主体是英译汉,汉语吸收了很多他国语言的元素,在语音、语义、语句、语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都容纳了大量的西式表达法。但是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发展,西方国家迫切需要了解中国,汉语中具有特色的中国元素也逐渐被西方国家所接纳,如“jiaozi”(饺子),“toufu”(豆腐),“kongfu”(功夫)等。再如西方的dragon和中国的龙,二者有着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形象和意义都完全两样,不可互相替代。如果采用的是英语的单词“dragon”,就会让西方国家的人民由此联想到一种凶猛异常的巨型怪兽。在中国,龙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是具有神力的动物(朱凌云,任秀英:2008)。如果采用归化翻译方法是曲解中国龙的形象的文化扼杀,现在就有人用“loong”一词来异化翻译,让西方读者重新认识中国龙文化。Venuti研究发现,以英语读者为目的语的英美读者为对象的翻译中,归化要明显多于异化,以至造成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即使原文依从于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因此他极力主张异化翻译原则,以突出原文的异域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质,防止被目的语的规范所吞噬(Lawrence Venuti:2004)。

5.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文化多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各国文化应该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特色,在文化差距的理解中真正增强了解。文化与翻译密切相关,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直接影响到文化的传递。在文化交流这个层面,异化策略显然优之于归化,因为异化翻译更忠于原文,更准确地传达原文意义,能丰富译入语的文化。文化异化是用一种与众不同的别国的表达法,给读者一种新颖的冲击,让读者置身于奇异的文化氛围之中,体验陌生,以便接触异国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从文化根源上加强各民族了解和尊重(刘晓明:2007)。汉语中具有特色的中国元素需要世界的了解和理解,采用异化策略进行对外翻译确实能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吴晓霞.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归化与异化[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2]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

[3]王悦.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看归化与异化翻译[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4]朱凌云,任秀英.从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看“中华龙”和“Dragon”[M].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5]Lawrence Venuti.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刘晓明.论文学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两个层次[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猜你喜欢
意译归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