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本位,完善高职院校外向型应用人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2-04-29 08:11黎红米李永红
考试周刊 2012年62期
关键词:实践性办学体系

黎红米 李永红

摘要: 实践教学,是指围绕学校专业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或操作的各种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课堂内的、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活动,又包括课堂外的、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本文将从外向型应用人才这个视角,谈当前高职院校对外向型应用人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情况,并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能力本位外向型应用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教育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和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以培养外向型应用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体系还需紧紧围绕外向型的特色来构建。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一)思想意识上,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简单化。

高职院校受到办学历史、办学资源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院校上至院领导,下至具体负责实习实践教学的教师,都有可能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具体可表现为将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或各种暑期的社会实践。显而易见,这样的认识不全面。

(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难以形成正常化。主要表现在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受到办学经费因素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往往表现为经费不足,校内实践基地的各种硬件设施不齐全或不能及时更新;与此同时,校外实践的合作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或不指导实习到位)或者部分文科专业难以批量安排实习,因此,事实上一些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只能“走马观花”,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甚至有的学院将学生“放羊”,只负责监督学生在实习时间结束后上交的文字材料是否齐全,至于学生的具体实习过程和收获无从跟踪和衡量。

2.实践教学师资及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政策等各方面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收效甚微。具体表现为:首先,受到高职院校升格和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尤其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不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有大部分比例是来自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自然难以开展实践教育。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到位,如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合理、鼓励措施不合理等,这些均影响了教师指导实验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国家政策层面尚不够完善,高校在学生实践管理中担负着较重的责任。

实习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教学和团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作为管理部门在其中担负着教育、跟踪管理、监督等重任,国家政策层面给高校赋予的更多是责任,导致不少高校因难以或者不愿承担而减少各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外向型应用人才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思

(一)在思想认识上,全院教师真正了解并践行“实践教学”的内涵。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审视人才培养体系所塑造、培养的毕业生,虽然有着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但在创新意识与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学计划中包括的几十门课程,基本上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单向系统传授或者大量的理论学习时间占据了少量的实践时间,教师的重理论、满堂灌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切实强化实践教学,就必须加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结合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给予重视、加大力度,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1.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的配套建设。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建设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考虑到办学经费紧张的因素,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实践教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降低实践教学成本,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如旅游管理系专业的可借助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即建立大学生旅行社,全权交由学生管理、开展各项活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旅游管理等专业可通过虚拟实习公司进行技能培养。虚拟实习公司是由学生自己组织与管理的、由教师和商业合作伙伴支持的、模拟真实商业环境的公司,借助这种虚拟的商务办公环境,学生可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其他职业能力,可以培训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

2.组建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实施的主体是一线工作的教师。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致力于将理论型教师向能力型教师转变,组建“专家型”、“双师型”师资队伍,专门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因此,通过“外培内养”的方式培养出一批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又有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点,同时得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建设兼具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

3.同步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重视课程体系调整,打破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了体现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和外向型的特色,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4.开发匹配的实践性教材。实践性课程设置模式从工作活动系统出发,从职业岗位出发,课程安排遵循模块化、综合化,这样与之配套的教材必须实践性强,尤其是实习实训教材的建设,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实践性课程模式的设置和运行,也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程考核。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可能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并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使实训内容和技能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吻合,与职业技能专业证书内容和标准相对接,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证书、技能证书的考核和鉴定。

(三)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围绕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开展改革。

人力资源专家、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先生认为,能够适应整个世界的变化,能够在世界上走得开,对世界的经济、贸易局势有清楚的理解和运作能力的人,就是外向型人才。按此,在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培养外向型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着这个办学特色开展改革工作。如,在课程设置上安排外语课程,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可以顺利进行国际交际的外语,同时需安排一些类似国外风土人情、国际交际礼仪、国际贸易的辅修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性学习;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安排可以培养学生对外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现场操作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可进行对外交际的能力;还可以采取“国内培养、境外实习”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在境外实习的过程中,逐渐体验、锻炼并掌握外向型人才所需的技能。

(四)秉承“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的学习精神,积极学习、借鉴他人的实践教育经验来改革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

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实践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美国高校一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采取的措施相当有力,成效较显著。如斯坦福大学设置了暑期实践研究项目(Summer fieldwork),组织人文社科类学生赴意大利、土耳其、秘鲁及美国国内有关地区进行历史遗迹考查和研究,并事先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讲座课程,教给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收集数据、访谈、问卷调查及撰写报告等。德国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通过两次国家考试才能执业,通过第一次考试意味着理论合格,第二次考试则要求学生在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两年半,并接触大量实际案例后才能进行,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意味着实践合格。

以上这些重视实践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在上述国家及受到以上各国高等教育影响较深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了新的比较稳定的教育体系。他们对于实践教育的态度和措施,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可以提供某些思考和启示。

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向型应用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JA09400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性办学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