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史观下的高考历史命题

2012-04-29 00:44薛登忠
考试周刊 2012年50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区域化全球化

薛登忠

纵观新课改省份的高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新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灵魂。历史复习当然要重视新史观,吸纳新理念。

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史观,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复习中应加强对新史观的教学与理解运用。这几种新史观大体概述如下: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早期殖民扩张,灾难屈辱落后——传统革命史观

人类文明发展,交流碰撞发展——文明史观

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史观

资本主义发展,落后地区开发——现代化史观

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社会史观

任意开发拓殖,破坏自然生态——生态史观

一、新史观的介绍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而且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关键词:分散到整体、世界市场、全球化、区域化。

例如:2008年山东卷:新航路的开辟﹑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2008年江苏卷: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美国重视欧洲地位﹑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2008年海南卷:新航路的开辟促成国际分工﹑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2008年广东卷: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2008年宁夏卷: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各地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例.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现代化史观)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文明史观)

1.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关键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传承、交流、融合。

文明史观在新高考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2008年江苏卷政治文明中的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罗马的法律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物质文明中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精神文明中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比较﹑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牛顿的科学贡献等。2008年广东卷政治文明中的宗法制﹑君主专制﹑雅典的城邦制﹑中国的1954年宪法等。物质文明中的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汉经济发展概况﹑苏联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等。精神文明中的王阳明和康有为的观点﹑人文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等。2008年海南卷政治文明中宋朝的枢密使﹑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共和制等。物质文明中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概况﹑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的概况等。精神文明中法家思想观点﹑人文主义内涵﹑孟德斯鸠的观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2.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关键词: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理性化。

现代化史观在高考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2007年广东卷的第29题非常具有典型意义。

3.社会史观。社会学和历史学结合的产物,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平民百姓、关注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也可理解为“非英雄史观”,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关键词:社会、生活、环境。

4.革命史观或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它形成的主要标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盛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新高考中已经开始淡化这种史观。

关键词:生产力,革命,阶级斗争,反抗,侵略。

5.生态史观。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二、史学观念的转变对高考历史命题的启示

从以上的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特点。

1.文明史关涉及的内容最多,而且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部分几乎是三分天下。

2.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托,以新的史学观念为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重大事件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命题者的意图不在于单纯地对知识的考查,而是把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因此难度加大,例如2007年广东卷29题。

3.全球化视野下,单一的考查某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比较少,往往是不同国家不同时间内文明进程或现代化道路的综合考查,人类文明的互相借鉴与学习很重要。

4.对史观的考查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几种新的史观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例如2008年江苏卷的23题考查中﹑美﹑苏﹑英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是全球化视野下的,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比较与借鉴。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区域化全球化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全球化陷阱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