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动词的英汉认知语义对比

2012-04-29 03:06蒋宜轩刘鸿
考试周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英汉句法语言学

蒋宜轩 刘鸿

摘要: 视觉动词是五官动词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作者在英汉对比和认知的理论框架下,先从宏观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动词对比入手找出不同点。随后在对视觉动词研究后发现即使两种语言存在差异很大,但是在认知语义上也存在着三点相似性:心理空间投射、社会关系域投射、其他知觉域投射。

关键词: 视觉动词对比分析认知语言学投射

1.引言

对于动词,语言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它的深入研究。在动词中,视觉动词是五官动词中的一种,但是对于视觉动词进行的专项研究的论文并不太多见。我们在英汉对比和认知方法的启发下,用这两种方法对视觉动词的语义和隐喻认知义进行研究。

2.背景介绍

2.1对比语言学

人类认识世界、研究事物的一种常用方法是比较,这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一术语是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B.Whorf)于1941年提出来的。拉多(R.Lado)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则是美国对比语言学建立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比语言学创立后,刘重德,刘宓庆,许余龙,杨自俭,潘文国等语言学家对于英汉对比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语言学教授许余龙(1992)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对比语言学的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2.2视觉动词的语义认知

Eve Sweetser(2002)认为英语中表示视觉的词语往往可以用来表示智力活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因此我们不难想到人类对于语言的认知是由具体的感官视觉开始的。胡佩迦(2005)认为词语意义是由具体的感官经验为基础向抽象的精神活动领域,依靠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进行隐喻投射的运作。

2.3视觉动词的研究情况

从资料的收集情况来看,专门对视觉动词这类词进行语义研究对比的文章很少,对视觉动词和一般动词的语义,构词的异同性考察得更少。符淮青(1995)对视觉动词的分类进行过研究。赵彦春、黄建华(2001)则把视觉动词主要分为视觉动作动词、视觉感知动词、视觉联系动词三类。王文斌教授(2004)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文章主要谈论了英汉“看”类动词不同的语义成分、语义容量和词化偏爱。刘华、刘坤(2006)从典型的视觉动词入手,通过语用行为考查动词语义结构的动态成分,指出这些成分不仅本身具有动态特征,而且有特定的语用因素。张晓丽(2007)对视觉动词的引申意义做了一定的研究。

3.两种语言外部的对比分析

3.1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英语与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是极富审美感性的语言(刘宓庆:1-2)。因为汉语是一种直观的图画文字,它的文字注重形象化,其语言具有复杂的感性特征,而且每一个中文字本身都具有其固定的声调。英文是一种字母语言,更多的是代表抽象的概念化。虽然英语中每一个单词都有其固定的重音,但是一旦进入句子运用,往往就会改变它的语音语调。

汉语的重点是在意义的联合,一旦意义产生后,其句法功能就不再重要,这就是“中文总是形散而意合”。英文则是相反的情况,英文是注重形式的语言,它的句法在一定情况下决定了句子本身的意义。

汉语还是一种寓“理”于“意”的语言:它的语法呈现出隐性(刘宓庆:21)。汉字不具备形态发生的可能性,因而不能产生以形态变化为标志的显性语法规范和显性语法范畴。英语则是一种显性的语法规范,主要表现在动词上。如果人称是第三人称单数,那么动词跟着要变成相符合的动词形式;如果时态是过去时,那么动词一定会变成过去式;如果是进行时态,那么动词会在词尾加上-ing形式,用来标识进行时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英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3.2英汉动词对比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语言系统。语言的系族不同,其思维与形式的结合机制也有所不同。但是无论英语还是汉语,甚至是其他国家的语言,动词毫无疑问地都在本国语中占据着突出的重要位置。英语和汉语在谓语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方面,汉语中谓语动词处在一个比较灵活的句法位置上,而且充当谓语成分可以多种多样。汉语中动词作为谓语的句法灵活性方面,英语赶不上汉语。刘宓庆(2006:113)认为在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只集中于动词形态变化,具有相对稳定的范式。动词必须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主语进行句法搭配,而不能任意离开主语,更不能独立成句。因为汉语是比较注重意合的一种语言,所以汉语中的动词拥有极强的独立性,可以不必与主语搭配而独立成句。

另一方面,汉语与英语相比,它的动词与主语的连贯性远远不如英语来得紧密。汉语的动词本身不存在各种形态变化,因此它与主语之间完全不存在所谓的性数配合。而在英语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找出这样一条规则:Concord。保持一致性是SV构架中重要的一种规范,也具有绝对的强制性。

4.英汉视觉动词认知上的相似性

提起视觉动词,人们总会先想起英文中的“look”和“see”,而在中文中,人们则会想起“看”和“见”。张磊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汉语视觉动词“看”、“见”和英语视觉动词“look”、“see”的语义特征,语义分布有着较高的对应性,而且它们拥有相同的认知演变机制。

汉语的视觉动词与英语的视觉动词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着认知上的相似性。汉语视觉动词“看”具有表达“视觉行为”、“认知、情态”,以及“因果推理”的含义和充当“话语标记词”的功能;而英语视觉词“look”只用于表达“视觉行为”、“认知、情态”,以及担任“行为动词”和充当“话语标记词”的功能。与此同时,汉语视觉动词“见”的语义演变以表示“视觉行为”为起点分别拓展为表示“被动行为”和“因果推理”,其功能已经演变成“连接词”和“动词的词缀”;英语视觉动词“see”在功能性上只具有“行为动词”和“连接词”的功能(张磊,2006)。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说英语还是讲中文的人们,他们在视觉动词上的认知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4.1英汉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

认知语言学为语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词汇语义变化主要指的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隐喻投射,通常是由具体域向抽象域投射(L&J:58)。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在宏观上来看差异性很大,但是从认知来看,英汉的视觉动词存在着认知语义上的相似性。

4.2视觉动词向心理空间投射

心理空间指的是人类的思维活动空间。一般人往往通过眼睛观察事物,从而形成一定的意象,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提供非常抽象的符号。因此,从视觉向心理空间的投射,在英汉中存在共同的认知。

(一)视觉动词的看表示“思考,考虑,理解”的意思。例如:

(1)Look at a problem from all sides.

(2)看问题一定要深入而全面。

(3)At last he understood,and said,“Mommy, I see what you meant”.

(4)小王拍着小李的肩膀说:“我们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二)视觉动词的看表示“预测或是预见”

视觉动词在表示预测或是预见时,其实是一种抽象的“看”。通过根据事物的特征或者趋势走向,做出某种逻辑上的判断。例如:

(5)I will look forward to your good news.

(6)再过几年,你就会看到中国的腾飞啦。

(7)I can see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dont help me.

(8)还没到比赛结束,怎么见得中国队不会赢呢?

4.3视觉动词向社会关系域投射

人是不能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通过搜集例句,我发现视觉动词“看”也可以投射在各种的社会形态之中。

视觉动词的看表示“拜访,会晤,约见”,例如:

(9)The doctor look in at 9 oclock.

(10)张三很久没有李四的消息了,决定今天晚上去看看他。

(11)Do you decide how much time you go to see her?

(12)刘先生生气地说:“我今天没空见其他人!”

4.4视觉动词向其他知觉域投射

人有五官,因此人的知觉也分为五个部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们研究发现,这五种知觉域之间也会发生隐喻投射。在这里,我们主要列举的是视觉域向听觉域的投射。在英语中我们经常说“Seeing is believing”,在汉语中我们通常说“通感”,这说明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存在知觉域之间的互动。例如:

视觉动词表示“听觉”,例如:

(13)父亲见他这样说,便不再追究。

(14)Lets see what he has to say.

(15)小王拉着小李气愤地说:“这事弄成这样,走,看他怎么说?”

5.结语

我们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宏观对比,揭示了英汉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这也反映了两种语言自身的特点。无论英语还是汉语,动词在句子中都占有显著的句法地位。我们从视觉动词入手,发现虽然英汉视觉动词存在句法上的差异性,但是在其认知上面有着很多的相似性。本文只是在英汉视觉动词的认知语义方面进行了初探,但是对于视觉动词的语用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因此这一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weetser,E.From Etymd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s[M].Cambridge:CUP,1990.

[2]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符淮青.词义单位的划分和义项[J].辞书研究,1995,(01):76-84.

[5]胡佩迦.汉语中感官知觉词的隐喻认知义考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02):73-77.

[6]刘华,刘坤.从几个视觉动词看动态语义学的实质[J].宁波大学学报,2006,(05):45-50.

[7]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语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8]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的定义与分类[J].外国语,1992,(04):12-17.

[9]王文斌,周慈波.英汉“看”类动词的语义及词化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6):412-419.

[10]张晓丽.现代汉语视觉动词研究述评[J].现代语文,2007,(10):18-19.

[11]赵彦春,黄建华.英语感官动词模块性的语义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4):11-14.

[12]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英汉句法语言学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