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数学课堂评价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2-04-29 10:05张璐
考试周刊 2012年55期
关键词:评价数学过程

张璐

摘要: 中专数学课堂实施的有效性是普遍关注的问题,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结合个人的探索和实践,作者尝试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用发展性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本文梳理了作者在中专数学课堂评价方式改革过程中的实际做法及个人思考。

关键词: 中专数学课堂评价方式实际做法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而在我国中专学校的数学课堂中,评价的方式多是考试、测验、作业等;评价的效果是:采用考试、测验的方式,导致作弊,很多学生不及格;采取作业方式,抄袭现象严重。这些教学评价中的具体现象迫使我们要慎重地考虑我们的评价体制。结合现代的教学评价理论,笔者在所任教的中专数学学科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

一、从单一的量化评价转向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激发学生心灵潜能。

传统的评价多数采用单一的量化考试,评定学生的发展状况时往往比较简单化、表面化,尤其不利于中专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学生的个性特点、态度转变和点滴努力都被一组组抽象的数据所掩盖;而质性评价的方法则全面、真实地展现出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实际做法:在中专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与评价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测试以外,笔者还运用行为观察的方法做好学生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工作,运用阶段检查的方法做好学生的课堂笔记督促工作,借助成长记录袋、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等质性评价的方法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辅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人思考:在中专数学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中专生在量化的成绩中产生了不良自卑情绪,而在质性的评价中又渐渐找回了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心灵潜能。

二、从终结性评价转向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的评价,是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是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实际做法:在中专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采取项目教学法,即分解知识要点,按照“分析目标—制订计划—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学情评价”的流程进行教学,要求小组对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及分析等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状况,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目标达成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个人思考:上述的教学与评价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过程。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转变学习及评价方式,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了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增强了协调与合作的社会意识。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水平。

三、从教师事务到全员参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评价观认为,评价主体与客体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可以换位,适时地将评价客体换成评价主体,就能使评价客体由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变为主动地位,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正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实际做法1:在中专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尤其是章节的复习课中,可采用教师作复习性小结,用表格形式罗列各知识点、基本技能及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对自己作评价,最后对本节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填完表后,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对评价表的全部或部分提交,并适当点评,以引发学生的重视,有待后期良性的互动。

实际做法2:有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做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向后拖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共同发现、探究。在经过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争鸣,促使学生获得顿悟之后,教师再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即适当运用延时评价。

个人思考:通过学生自评或他评,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教育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而对于教师,则能根据学生的自评及对个人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在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中,在相互沟通与协商中,增进了师生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师生形成的评价微循环持续良性的发展。

四、从绝对性评价转向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助力学生体验成功。

传统的绝对性评价虽然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结果,但由于学生进步幅度与评价脱节,学习结果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并及时加以强化,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新课程评价不仅采用绝对性评价,更强调相对性评价的作用,既关注绝对成绩的高低,更重视进步幅度的大小,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

实际做法:在中专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与评价过程中,笔者采用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主要参照纵向评价基准,即在学生中专入学时,通过诊断性评价建立一套学生个人的学习档案,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摸底,并将其作为学生的入学起点成绩。通过将每学期结束时,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总评结果与学生个人入学起点成绩进行对照,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一学期以来数学学习进步的幅度,从而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并根据相对成绩与绝对成绩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

个人思考:通过相对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到自己进步的大小,这种动态体现进步的信息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激发其进取之心,使学习动机得到不断强化。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的进步幅度上比从绝对成绩上获得的反馈信息更丰富、更准确。

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促学”的评价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方式激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更快地发展。只有真正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意识,我们才能够用发展性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努力做到欣赏着教、鼓励着教、启发着教,让每一名中专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不断成功体验中,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周文刚,孙文娟.对有效教学课堂评价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1(3):176-177.

[2]陈权,陈瑜斌主编.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吉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31.

[3]王立涛.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探讨与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1,40(4):176-178.

[4]吕晓亚.数学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J].高校理科研究,504.

[5]王影.评价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1,14:134-136.

猜你喜欢
评价数学过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