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0年回顾与前瞻

2012-04-29 14:27赵明明
考试周刊 2012年55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赵明明

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了解学生为基础,根据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一、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0年历史回顾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初的调查、呼吁和宣传阶段。当时的一些学者(如叶广俊、骆伯巍、徐建成、陈家麟等)和研究机构(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就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呼吁各级学校重视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和呼吁,使国家、学校、社会、家庭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后期的尝试起步阶段。少数学校(一般是城市)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小规模的讲座和个别辅导。第三阶段是90年代的发展推进阶段。在国家教育部的关注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各地纷纷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或机构,出版心理健康教育读物,进行系统的科研实验,涌现出大量科研成果和特色学校,形势喜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薄弱、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忽冷忽热,有医学化、德育化、形式化、个别化、课程化倾向。

二、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0年发展的不足

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曾撰文,尖锐指出当前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几点不足: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和力度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要求;学校及各级领导对心理辅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缺乏规范管理,体制不顺,人员流失;学生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心理辅导工作方法欠灵活,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尚未有效开展。[1]

1.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与教育对象关系的不对等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当做单纯的咨询诊疗对象。学生被视为“患者”,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大多为校医、班主任或者从事政教、共青团工作的负责人,真正接受过心理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很少。在教育中往往以心理问题取向为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够完善,专题研究的成果和论文、专著的数量相对较少。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的形式化倾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患而实施的,有着较强的时效性。由于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控制和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可能长期积累而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心理疾患。一些学校开设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是按照指定的教材、规定的内容、固定的形式上课,课堂上大量讲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甚至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考试,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使学生产生了逆反情绪。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当只是心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而应当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能够达到助人自助,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从而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高自理素质。[2]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倾向。

有些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不鲜明、不突出,缺乏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团队活动相类似;有的学校仅是口号喊得响亮,根本没有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案;甚至有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片面理解为心理诊断和治疗,用诊断病人的量表来测量、诊断学生。以上情况反映了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具体的科学理论指导,缺少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手段和方法,而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化,效果不够明显。像有些高等院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是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宣传栏等方式介绍一点简单的、零散的心理学知识,还没有形成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完备体系。[3]

4.注重调适性心理咨询,忽略发展性心理教育。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上,忽视了绝大多数的学生。实际上,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发展性心理教育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心理问题,防止并消除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更好地成长成材。

5.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片面化、程式化,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到西方的影响,我们所运用的理论和采取的做法大多数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套。例如,我们自己编制的心理测量表很少,盲目引入借鉴欧美等国家的,有些量表引进后甚至未经修订就开始应用,可信度较低,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也不适合我国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实际上,心理教育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是一项长远系统的工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此项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青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该做到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0年前景展望

(一)对于政府部门的前景展望

1.政府部门将给予更多关注。

各级政府部门将会颁布更多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将会进一步落实学校是否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评估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政府部门将会致力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

设立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的督导机构,对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多维度测评,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和水平进行及时监控。

(二)对于教育机构的前景展望

1.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性将会加强。

针对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状况,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将会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两课教研室剥离,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差别将会进一步明确。

2.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不以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衡量评价学生。

(三)对于教育者的前景展望

1.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备心理教育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教育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

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师资建设,提出了培训要求,试行资格认定制度,落实编制、职称评定、规范管理等多项措施。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

国外先进经验表明,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训练,并获得相关专业的学位,具备必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而目前国内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仅为所需数量的十分之一,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员匮乏。因此未来将会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加大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制度,加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和能力的测评体系。

(四)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前景展望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从心理适应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会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与压力处理、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将从补救性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发展性为主的模式。发展性为主的模式是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现在,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为主、治疗为辅已成为共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打破心理健康教育以个体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的现状,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小型工作坊等效果较好、受益面更广的教育辅导形式,以此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力。同时,将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网上咨询、网上心理测量、网上心理互助(比如心理论坛)等教育辅导形式,利用网络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当然,必修课、选修课、大型公开讲座等传统教育形式依然不能丢,但其内容将会及时更新,充分体现时代性,不断扩充心理学各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知识。有条件的学校都将建立类似的广域网或局域网,通过网站、网页、电子公告牌(BBS),电子邮件(Email)等多种形式及时为学生服务。[4]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心理健康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也要关注教师,这关系到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大事。家庭心理健康、全民心理健康也日益受到重视。[5]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将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情绪情感辅导和性健康辅导等多个领域。

预计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将不断拓宽,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和指导。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施教者的主体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由原有的数名专、兼职心理教师扩大到科学的“校—院—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并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6]

(五)对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前景展望

心理健康将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学生的成才道路选择将会更加多样化,因而将会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遇到问题将会积极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示.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78-279.

[2]林清杰.积极体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黑龙江大学,2010.

[3]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8).

[4]郑日昌.心理辅导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0(5):599-602.

[5]陈光磊,刘志.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6]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4):26-29.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