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2-04-29 20:09赵军浩
考试周刊 2012年44期
关键词:在实践中神舟基础知识

赵军浩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江泽民同志曾先后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是推行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又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时代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例如: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必将严重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应摒弃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源泉。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除了要在教学内容上挖掘,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现代教学技术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例如,在讲授我国的科学技术状况时,我利用录像设备,先播放一段“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壮丽场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①“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成功可以说明什么问题?②“神舟”五号飞船为什么会发射成功?③杨利伟的精神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因此创新教育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注意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引导学生把初中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和政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当地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从而以知识为载体,从“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样的学生才不是“仓库型”人才,才能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

四、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现实状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导电塑料的开发,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所有这些,无不是对既有观念质疑,而获得成功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如:在教“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时,我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问: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什么?②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是什么?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它们从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还是特殊过程?④如果两者都不是,应作何解释?这种多层次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五、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原理、概念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而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深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会有创新,实践活动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引发创新的萌芽。因此,我们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初三政治实践活动(四)“当地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受污染状况”这个教学内容与现实和学生实际存在密切联系,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并写成小论文,有价值的实施方案可提交当地政府以供决策。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又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个民族唯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在实践中神舟基础知识
在实践中理解和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掌握基础知识
神舟十一号与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在实践中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