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眉吐气”学古诗

2012-04-29 13:04陈霞
考试周刊 2012年28期
关键词:青松大雪古诗

陈霞

“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富有韵律,意境深远,魅力无限。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美丽而富有韵味的古诗,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画卷,以美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裁、语言习惯等与现代有很大差别,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确实,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话才刚刚说畅,就要理解意境高远且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诗,大多数学生只能是如堕五里雾中。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此,在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时,应着重让学生诵读吟咏,感受诗情,积累语言,放飞思绪,“扬眉吐气”地来学古诗,使学生进入诗中的世界,踏上美好的诗途。

一、扬——思绪飞扬读古诗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读起来也节奏分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全无佶屈聱牙的感觉。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发现教给孩子们古诗,他们常常摇头晃脑,沉醉其中。在教学古诗时,就应该先让孩子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韵律美。二年级上册的古体诗《青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朗读材料。诵读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齐读默读,或个别朗诵,或提问征答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诵读,不是机械地一遍遍重复。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读古诗更是如此,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古诗时一定要让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思,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读有所得,读有所获,真真切切地把作者的感情通过有个性的朗读传达出来。以《青松》为例,在第一句中,“大雪压青松”展现的是雪压青松的情景,一个“压”字充分体现出雪之大,雪之厚。先让学生动作表演体会“压”的感觉,并谈谈自己为什么要如此用力地“压”下去,在有了切身体验的基础上,把体会到的“压”字再放入诗句中读读,读出什么感觉?孩子们思绪飞扬:“我觉得青松快要被雪压得喘不过气了”,“雪压在青松身上,青松被压得腰酸背疼”,“大雪拼命想把青松压倒在地上呢”……带着这些独特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诗,每个孩子都读得情感丰富,非常到位。

二、眉——开放感官明诗意

古诗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为了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地学古诗,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肢体表演……让学生在感官的忙碌中走进诗文。

《青松》一诗中“青松”傲立风雪的形象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欣赏一张张青松图。在“雪中松”和“雪后松”的对比欣赏中,孩子们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一张张青松图,让他们满眼满脑都是傲立风雪的青松的形象。诗中“挺”一词形象直接,我抓住这个动作,让孩子们都动起来,演一演大雪重压之下青松“挺”的样子,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从他们那架势,那眼神,我知道,青松的形象已经牢牢地刻在他们的心里了。感官开放了,学生才得以学得自由,不免会学得更主动,更有趣,更有收获。

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教学“不求甚解”,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模糊解读”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上。只求在日积月累中逐步为学生开启一扇知识殿堂的大门,让学生耳闻目染,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强烈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三、吐——畅所欲言感诗情

一般来说,古诗大部分不直接抒情,而是描写一个或几个形象。形象是意象中的物,而情才是作者要表达的,是作者心里的声音。情感相对于形象而言抽象得多,诗人的情感往往不直接抒发,而是借景抒情,寄思于物,不着痕迹。那这情该如何引导孩子把握呢?

古诗字句简洁凝练,短短几十字饱含了浓浓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抓住字或词来解读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情感在潺潺细语中遍地生花,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青松》诗中青松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豪迈的形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青松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呢?诗中,一“压”一“挺”两个对立鲜明的词,生动鲜活,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压一压,体会“压”的力量。有了“压”的切身体验作铺垫,接下来“挺”的表演就非常到位,学生个个把小胸脯挺得鼓鼓的,严肃而认真。此时此刻,时机到了,我紧接着提问:“小朋友,现在你就是这棵被大雪重重压着的青松,大雪拼命想压倒你,你要挺起胸膛大声地对大雪说什么?”“大雪,你尽管使劲地压吧,我不怕!”“大雪,你是打不倒我的!”“大雪,我要和你战斗到底!”“大雪,等着瞧吧,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大雪,你压得这么厚,正好给我当棉袄呢!”……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回答,不需要老师再多什么言语,学生已经把自己与青松的形象融为一体了,谁还能说他们没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呢?

情感的美一直就蕴涵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注入语言文字中,只要怀着一颗真心去吟咏,自己的情感就会呼之欲出。而借助形象的感知,学生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感诗人所感,悟诗人所悟,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感。

四、气——神清气朗悟意境

古诗往往是诗人借物抒情、借境言志、借事托怀的工具和表现,诗人的心境决定了诗词的意境。诗中有些语句看似寻常之笔,却意味深长,诗句背后的情味与意蕴常常耐人寻味,那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去把握诗中的意境呢?

明代的谢榛说:“诗境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于其迹。”所以,欣赏古诗时,学生的心理可以空远一点,灵动一点,不须拘泥于诗面,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如此。

《青松》全诗共二十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诗人所见松之情景,“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富有深刻的哲理,赞颂了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由此引申开来,“青松”代表了所有勇者的形象。诗中“高洁”一词是难点,体会青松坚强、纯洁的高尚品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很难,由此体会到人的勇者气概更是不易。

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由一幅幅大雪中的青松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那阴暗的天,沉沉的雪,冷冷的风,让学生倍感寒意。而雪中的青松巍然屹立,让学生顿生敬佩之情。再由一幅幅雪后阳光下的青松图,在化雪这更冷的温度里,那更绿的叶,那更挺拔的身躯,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松树的“高洁”原来不仅仅是面对大雪时的那份不屈不挠,更有一份历尽艰难后却越发生机无限的精神。这样,“高洁”一词在学生层层深入的情感中逐渐明朗了。而后抓住时机补充诗的背景,陈毅的生平,交流所了解的英雄人物,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这些人物形象与青松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意境的鉴赏需要对诗中所描绘的图景、营造的氛围、作者的情感作全面、整体的赏读。有了前面的诵读、赏析、体情,再加上补充材料的铺垫,古诗意境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也能如期绽放。

古诗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向往去阅读,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有更多精心的引导,让年幼活泼的孩子带着思维的灵性、生命的活力与诗为伍,体会古诗那份独特的美,乐意与古诗相伴一生。

猜你喜欢
青松大雪古诗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大雪宜进补 冬至大如年
大雪
下大雪了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林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