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出击见成效

2012-04-29 04:40张勤
考试周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交流同学语文

张勤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是必由之路。

在实际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而且这类学生往往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情况,不只发现在我国有,外国也有。我对不肯阅读的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有的因作业太多,没有时间;有的是认为没有做数理化有意思;有的是没有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没有阅读兴趣,当然不会去阅读,更不会去积极探究。文本学习如不是为了考试,也是会放弃的。为了考试去阅读,肯定是不行的。他们的课外阅读几乎是零。

对同学所说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同学所说的实际上是重理轻文的表现,他们将原因推向客观,却不谈主观努力不够。因此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师都明白,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没有阅读兴趣,就没有主动心理倾向,也不会去阅读,去积极探究。

教师还明白,阅读兴趣的产生,一靠内部萌发,二靠外部诱导。内部为主,外部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构成兴趣的发展变化。阅读兴趣又受阅读者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式也会直接影响阅读的兴趣。中学生正处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时候,求知欲强,可塑性强,只要指导得法,改变这种现状是有可能的。

因此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花了大量的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给他们讲明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文学是一种理想的艺术,文学的目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故文学可以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塑造人的情感世界、净化的人灵魂,具有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人认识社会生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吸收文化价值观念,学习民族精英和民族精神;可以对自然、生活、艺术进行审美,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这种独特的学科价值,具有无穷魅力,也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教师要认真研究方法,积极诱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在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学生的互助作用。学生天天生活在一起,都喜欢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交往相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的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甚至可以无话不说。在不肯阅读的学生的圈子里,就有喜欢阅读的朋友。因此要让那些有阅读兴趣的学生来帮助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同学的相互帮助,也有利于教师采取迂回出击的策略,让学生帮助,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明确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生生对话,群体交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调动并保持学生的交流积极性。教师应要求阅读水平较高的同学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那些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舞、鞭策。让同组的同学在讨论交流时,有意让这位同学先发言,使那些学生愿意并敢于把自己的感悟体验拿出来交流。只要那些学生愿意并敢于把自己的感悟体验拿出来交流,就是成功。因为他交流的基础和前提是阅读,是思考,他也要通过“感知—感悟—内化—交流”的过程再去发现,去感悟,去升华。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会更细心地听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他们正是在合作互动的学习中,在群体间的交流中,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信息交流网络,让思维在这网络中相互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生生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扩展。每位读者由于现有的人生经历和知识水平不同,对文本的期待视野也不同,因此,对同一文本必定会形成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通过对话,讨论和交流,思维的碰撞,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和消除,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就会不断地提升,就会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学生在最大限度地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成就感时,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阅读。

要让喜爱阅读的同学与其他人交朋友,向他们讲述看书的乐趣,最近看了哪些书,以及这些书的内容。当他看到别的同学在享受读书的乐趣时,也会受到感染。还可从他所喜爱的有兴趣的内容着手。有的同学喜爱看电影,就从电视入手,引导阅读,再由此拓展到传记文学作品的阅读,然后拓展到读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这样逐步进行,不断渐进,当他们不断地从不同程度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身心方面的愉悦,产生审美情趣的时候,他们就会激起学生愉快、积极、广泛的阅读兴趣,也就会成为阅读的主人。这也符合朱志平先生所提倡的“互惠学习”的原则。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除了组织学生认真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知识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加上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例如开展演讲、辩论、新闻发布会、自编自导课本剧等活动。以新闻发布会为例,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评述自己所读的书,介绍自己读书的内容,读后的感想,以及自己的评论,有时还可回答同学的提问。教师可暗中叫有阅读兴趣的同学帮助没有阅读兴趣的同学,指导他们准备,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等等。因为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一遇到问题会毫无顾虑地请教,绝不会像请教老师那样不好意思。因此这些学生都能在同学的帮助下比较认真地去读,去思考。他们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和兴趣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在学生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注意隐蔽性和含蓄性,不能带有明显的痕迹,防止伤害被帮助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多鼓励、多激励,以激发被帮助者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所以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他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而要使不肯阅读的学生变得有阅读兴趣,并能自觉地去阅读,教师应应“两面出击”。

猜你喜欢
交流同学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