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

2012-04-29 00:44高志洋
考试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场馆遗产

高志洋

摘要: 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已经结束,亚运会期间广州吸引了大量游客,其原因主要为亚运会的吸引和广州城市面貌在亚运会筹备期间得到了根本转变。广州亚运会给人们留下了以亚运场馆为代表的有形遗产及文化艺术等大量无形遗产,其中很多遗产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粤旅游。但是亚运过后,后亚运时代来临,广州能否合理利用亚运会期间遗留下来的旅游遗产,摆脱大型事件过后旅游业发展的低谷,对于广州旅游业的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本文主要通过对亚运相关资料的搜索和对比研究,为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方面提供基于理论与现实分析的意见。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已完美落幕,海心沙岛上的亚运圣火已经熄灭。16天风云际会,广州向亚洲、向世界奉献了一台宣泄体育激情、彰显亚洲和谐、展示发展成果、弘扬文明风尚、抒发人文情怀、传扬岭南文化的亚运盛会。然而社会各界对此次亚运会的效果及影响褒贬不一。一方面,广州市旅游局长朱力表示[1],亚运会期间广州各景区和旅行社接待的游客人数比往年同期大幅上涨。11月12—27日期间,广州城市旅游接待总人次达866万,同比增长42.10%;过夜人次386.19万,同比增长32.22%;接待海外旅游者85.45万人次,同比增长83.80%;接待一日游游客480.62万人次,同比增长51.46%。旅游业总收入70.47亿元,同比增长50.13%。抽样50家主要宾馆酒店接待17.57万人次,同比增长57.19%,其中海外旅游者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56.27%。20家主要旅行社接待游客49.356万人次,同比增长16.28%。长隆旅游度假区、白云山、陈家祠、南越王博物馆、珠江夜游等27家主要景区(点)接待游客21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1.78%。北京路及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共接待游客约1368.23万人次。并将利用后亚运的契机,让广州美景享誉全国,走向去世界。另一方面,两院院士钟南山却在广州两会期间对媒体踢爆:“广州亚运欠了2100亿元巨债”;同时网上也有议论说,在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国人已经见惯了这种“大场面”,2010年广州亚运会就像是一块“鸡肋”。

1.2研究意义。

社会各界的讨论无论多么的众说纷纭,但无一例外还是希望看到后亚运时代,广州的发展不会受到消极影响,同时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发展是许多专家和学者关心的重中之重,因为广州及其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人们的旅游需求和出游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自然和社会文化条件所限,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如果能将亚运场馆等遗产开发为旅游资源,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体育赛事,参与体育健身,了解亚运知识,从而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丰富人们的旅游体验,活跃旅游市场,促进广州旅游业的全面发展,那么对广州经济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而随着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管理也要随之加强、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后亚运时期旅游发展的稳定、有序。所以,对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进行研究,为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探寻方法,寻找出路对于广州后亚运时代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对旅游业和旅游管理的认识

2.1旅游业。

2.1.1旅游业的定义。

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目前国内比较倾向的一个定义为: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包括有偿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以及为其旅行创造便利条件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具有依赖性、综合性、脆弱性、波动性、季节性、带动性、涉外性、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以及文化性和经济性性质。

2.2旅游管理。

2.2.1行业管理。

旅游行业管理主要包括:旅游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相关部门管理(如酒店管理)。

2.2.2公共管理。

旅游公共管理主要包括:旅游公共组织管理;旅游法规与政府管理;旅游资源管理与规划;旅游目的地管理。

作为游客消费产品的旅游与游憩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因此旅游公共组织、旅游公共管理成为影响旅游活动水平、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重要条件。

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旅游立法是各级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旅游行业管理、协调多利益主体关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制定旅游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政策和研究旅游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也需要在公共管理角度进行把握。

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外部性产生了资源管理、利用与保护的不同价值观冲突,政策制定、规划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达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平衡。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一种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只有通过公共组织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目的地营销系统受到了重视,得到了较快发展。

3.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3.1广州亚运遗产分类。

3.1.1有形的广州亚运遗产。

有形的广州亚运遗产包括为举办亚运会而新建或改扩建的各类场馆,亚运城、酒店宾馆、交通通信等各类服务设施,为亚运会而设置的会徽、雕塑、吉祥物、奖牌奖杯等各种有形物[2]。

3.1.2无形的广州亚运遗产。

无形的广州亚运遗产主要包括亚运形象遗产、艺术遗产、制度遗产、意识遗产和知识遗产等几个方面。

3.2广州市旅游局目前的发展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动向。

3.2.1广州已正式启动“360度叹广州”新广州游系列活动。

按照国际大型体育盛会的普遍规律,随着亚运会的结束,2011年广州将迎来真正的旅游高峰,一些大型的旅游系列宣传活动对于吸引境内境外游客,增加广州市旅游经济收入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3.2.2亚运会后,广州将利用“亚运遗产”,拓展体育游项目。

例如将飞碟、射击、骑马、高尔夫等体育项目,包装成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体育主题游产品,为新广州游增添新的亮点,与此同时广州市旅游局还将考虑将亚运会开幕式中的岭南文化元素融合进文化游线路。

3.2.3后亚运时代广州市旅游局发展旅游业的宣传计划。

广州市旅游局计划邀请日韩、东南亚或欧洲旅行社及媒体来穗考察后亚运旅游线路,从而加强其对后亚运广州的了解,激发他们宣传广州、组团来广州的热情和动力。

3.3研究目的。

3.3.1通过对广州亚运会旅游遗产的研究初步确定有哪些亚运遗产可以为后亚运时代广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形的载体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支持,从而为发展旅游业必备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储备。

3.3.2通过对广州市旅游局目前的在发展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新动向、新政策、新措施进行研究、解读,了解现行的旅游政策、旅游发展战略是否有不足之处,从而为广州后亚运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4.后亚运时代发展广州旅游业的思路与对策

4.1完善后亚运时代旅游开发机制,开发亚运旅游资源。

主要从政府层面协调亚运场馆周围居民、场馆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得关系,推动亚运场馆在后亚运时代的合理利用,并避免亚运场馆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强融资和政府管理。

4.2制订详细的旅游业发展规划。

组织专门的人员,通过吸取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以往历届亚运会开发旅游资源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广州的实际,及时做好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发展规划,为广州后亚运时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从而为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的保障。

4.3加大资金投入。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充足的资金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历届亚运遗产旅游开发的,以及后亚运时代亚运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所得的经验和教训证明,旅游营销力度将直接影响到亚运遗产旅游开发水平,亚运会举办城市后亚运时代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充足资金的保证下,通过旅游市场营销,开展全方位展示广州亚运新旅游产品,对于打造亚运品牌,强化和扩大后亚运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4积极承办体育赛事与会展。

通过承办体育赛事与会展,不断吸引旅游者进入广州市,从而使广州市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发挥亚运期间已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的作用,减少亚运场馆的运营成本。

4.5从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三个层面展开全方位的旅游营销。

针对本地市场,鼓励市民节假日游憩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游览亚运场馆、景区等;在国内方面,充分利用“高铁旅游”、“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两个热点,“广深珠”、“广佛肇”旅游合作平台,拓展国内旅游市场;国际方面,在亚运会参赛国家如日韩、东南亚和中东等地进行“后亚运旅游”及“360度叹广州”宣传推广,加深当地居民对广州的印象并吸引其来广州旅游。

5.后亚运时代加强旅游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5.1以政府领头为主,联合相关部门,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后亚运时代旅游业发展管理机构。

5.2制定相应的旅游法律规范,调节后亚运时代由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

5.3合理保护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实现亚运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利用。

5.4保持亚运期间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市容环境,从而增强广州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6.结论与展望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更广的社会和文化效益,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虽然在规模和影响等方面比不上奥运会,但是,广州作为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者、主办方,其目的都不仅仅是举办一次成功的体育赛事,而是希望通过体育赛事为举办国、举办城市的文化、环境和体育结构打下有益的烙印。同时向参赛方、世界各国展示举办国、举办城市的风采、文化习俗等,并希望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境外旅游者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大型体育赛事主办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从而发展当地旅游业和相关经济,总结吸收旅游管理经验,实现后亚运时代当地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与有序管理。

广州作为一个体育强市,成功举办过六运会、九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一些国际体育赛事,积累了丰富的体育赛事筹备和举办经验。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2010年广州亚运会过后,不仅不会出现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因大量资金流入非生产性部门而引起的泡沫经济现象,而且能在亚运会带来的丰富遗产的影响下实现后亚运时代广州旅游业的合理发展和有序管理。

参考文献:

[1]大洋网.用亚运遗产卖美景市旅游局局盛赞“新广州好”[EB/OL].2012[2012-12-14].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2/14/3492887_0.shtml.

[2]马谭.广州亚运遗产资源对广东发展的影响力研究.中山大学,2011.

[3]郭盛晖,刘雪姿,吴源.广州亚运遗产及其旅游开发[J].视野,2011.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场馆遗产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遗产怎么分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千万遗产
场馆风采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