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

2012-04-29 00:44孟育霞杨东伟
考试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困生老师

孟育霞 杨东伟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鼓励和表扬学生,信任和理解学生 ,关爱学困生。赏识教育应该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推广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学生,是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鼓励和表扬学生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表扬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就是在实施赏识教育。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一个学习不好,纪律性很差,经常上课迟到的学生,好像已经无可救药了。可是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还是可以找到学生身上的优点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我们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我们给予他的就应该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让他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很重视他的,那么他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就是要学会爱学生。但是我们也要防止对学生的溺爱。真正地恰当合适地运用赏识教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赏识不等于简单的鼓励加表扬,如果一味地表扬、夸奖,有些学生一定会飘飘然,逐步走向骄傲的极端。所以,在鼓励加表扬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让其有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从一个高度攀登到另一个更高的高度。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

二、信任和理解学生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在课堂内校园内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又是对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在语言上给学生一个宽容向上的环境而不是压抑的环境,要多讲“你真行”,而不是打击学生的好奇心。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在作业中做错了题目时,在写作文时出现内容不具体、中心不突出的问题时,我们不要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而要从自身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着手,查找原因,比如分析自己在作文指导方面是否做得到位,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宽阔的心胸去理解学生的失误和问题。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要求掌握的现代和古代的各种各样的词汇大大增多,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需要掌握的语法,以及各种句型,等等,学习任务无疑是很艰巨的。无论哪个班级,总有一些学困生让老师头疼得不行。由于学习吃力,考试成绩差,和全班同学的步伐不能保持一致,他们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时候对学困生的理解和信任就显得极其重要,哪怕是老师只言片语的提问,对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激励。

三、赏识教育需要特别关爱学困生

在教学中,学优生和学困生往往是教师最容易注意到的两个极端群体,每位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遇到这个敏感的问题,一般的任课老师都喜欢学优生,轻视、看不起学困生。正因为对学困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大多数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轻视或者不被重视,这无形之中让学困生受到沉重的心理打击,好像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缺乏地位或不存在似的。这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平等教育”或“歧视教育”的表现,与现代教育宗旨相违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我们在实施赏识教育的时候就要特别关注这些学习上的弱势群体。

每个学困生都渴望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困生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学困生,教师需要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学困生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或者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应当同样地给予关爱和重视,这是一个待人公平与否的问题,也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学困生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充分理解赏识教育,就抓住了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逐步走向成功,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好的发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赏识教育贯穿到每一位学生和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参考文献:

[1]周友忠.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5).

[2]柯庚奇.赏识教育的魔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1).

[3]范海兰.赏识教育——爱的升华[J].心理与健康,2002,(06).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学困生老师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