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医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策略

2012-04-29 14:11施静刘玉玲
考试周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利他行为移情心理学

施静 刘玉玲

摘要: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等。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从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引导积极人格的发展和开展积极教育三个层面探讨了培养医学生利他行为的具体策略。

医学生将来承担的是救急恤患的神圣使命,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术,而且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利他行为作为医生必不可少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医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的坚强支点。故在医患关系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医学生的利他倾向对促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的提高有着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利他行为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其主要研究个体自身的积极因素,包括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潜力,以帮助个体获得幸福为目标。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积极力量[1]:第一,从主观层面上来看,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从个体层面上看,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关于积极力量和人格特质,包括宽容、自律、善良等;第三,从群体层面上看,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行为、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积极社会组织。利他行为是公民美德之一,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被定义为自愿帮助他人而并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行为[2]。它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相比更强调动机,是亲社会行为的最高阶段。利他行为使每个人在困境中不致孤立无援,情感上不致无家可归,它维系着人类必要的情感联系和相应的人类公德,是积极人格的一个重要部分。

2.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已有研究显示,利他行为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利他行为水平高的个体往往心理健康程度较高[3]。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利他行为不仅能够改善人的情绪,而且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润滑剂。一方面,通过利他行为所体验到的快乐情绪会中和甚至消灭原来的消极情绪体验,再加上被助者的感激和社会的认可,会使利他者有成就感,并处于充满温暖与爱的氛围中,从而打从心底感到幸福快乐,这样平和愉悦的良好心态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拥有高利他行为的个体人际关系较融洽,朋友众多,人缘极好,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对于低利他行为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朋友不多,人缘一般,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高利他行为者。利他行为能够有效地排除人们的失落感、孤寂感和焦灼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嫌隙和隔膜,从而有效地将人与人相互联系起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紧密、和谐,进而有效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自身的利他行为也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调查发现,个体移情能力和人际信任度与利他行为水平的高低呈现正相关,即高移情能力、高人际信任度的个体呈现出高水平的利他行为;而自我中心与利他水平呈现负相关,低自我中心的个体呈现出高水平的利他行为[3]。移情能力、人际信任度、自我中心程度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故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高,个体越有可能做出利他行为。

3.医学生利他行为现状

总体来说,医学生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大多有利他行为,愿意践行共享、谦让和助人的行为。但由于社会道德环境、家庭教育及自身心理调适能力差等原因,部分医学生的利他倾向弱化状况堪忧,主要表现为:学医目的功利化、责任心淡薄化、自我中心化、移情能力差、心理脆弱化等。利他观念的淡薄,亦使医学生的人际交往及自我接纳能力受到不良影响,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继而引发恶性循环,造成人际关系失调,甚至引发心理疾病。针对现状,加强医学生利他倾向的引导,有利于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医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完善。

4.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医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策略

从一般意义上讲,培养医学生的利他行为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能执行职业操守,热心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医学生自主利他。

4.1增加医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个体的主观情绪能够影响他的利他行为,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加容易做出利他行为。同时,又有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幸福感对个体的利他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5]。积极的情绪体验可增加个体的满意度、自信心和幸福感,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促成利他行为的发生。故在日常的高校日常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医学生建立自信、保持希望、体验幸福,进而促使个体养成良好的利他习惯。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医学生专业课程繁重,心理压力较大,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因此,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他们对即将从事工作的乐观心态,建构未来的希望;其次,可以帮助学生用感恩的心关注生活学习中的美好事物,如同学间的友情等,引导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用细腻的心去感受每一次的进步和成功,使他们在成功、进步、提高和美好中体验积极情绪;最后,可以通过实践实施一些带有明显利他行为的活动,如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志愿服务等,帮助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创造幸福、感受快乐,增加积极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价值感,从而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激发其自身的潜能,促使主动的利他行为。

4.2促进医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

利他行为的产生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个人品质、受助者的特征等各种因素,人格特征在利他行为产生的过程中起着某种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及爱的能力等特质都是人格特征的具体体现。许多学者认为,社会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移情能力与自我监控力也与利他呈正相关。利他行为的前提是对他人情感和思想的移情,移情可以提高助人和其他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率,如果缺乏对他人情绪思想和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就不能及时做出恰当的利他行为。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塑造必须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因此,在帮助医学生适应社会角色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注重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品质的培养,帮助其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积极的人格观,让他们逐渐实现自助管理、提高抗挫折能力;当然,在培养学生优秀个性品质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积极人格理论,改善其不良人格特征,如嫉妒、自我中心、情绪化等,进而促进其移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医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合理地管理情绪,面对压力时才不会采取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而积极勇敢地面对问题,采用工具性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最终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

4.3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开展积极教育。

学校教育在医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本着人本主义精神开展积极教育,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加医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通过加强高校内部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良好的高校形象,多给予医学生人文关怀,积极为他们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帮助他们发现和挖掘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利他行为进行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肯定和尊重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通过对他们的生理需求、学习状态、生活条件的关注和保障,从心理和感情上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心理疏导,提高他们对各种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其保持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进而激发他们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能,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有关资料显示,所有对青年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有80%发生在实践中。行为实践由于具有内容的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空间的相对广阔性,对人的心灵有很强的震撼力,能为青年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诸方面同时得到综合训练提供条件,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基于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此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还能培养和训练医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沟通能力,使他们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宽广的人际交往,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医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更深刻地体会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能懂得怎样去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利他习惯,促使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晓敏.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J].心理学探新,2000,20,(75):59-63.

[3]邵贵平.关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21-23.

[4]章滢.大学生利他行为、移情能力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5]井婷,宋佳东,刘佳.幸福感对利他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学术交流,2011,(8):22-25.

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JE11014。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移情心理学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爆笑心理学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