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的年级变异性*

2012-05-03 06:18李天佑卜京琼钱光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有恒变异显著性

李天佑 卜京琼 钱光辉

对于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年级是人格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时间标记。黄飞等人[1]的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不同人格维度的年级效应模式不同,如E(外向性)维度在15和18岁的年级效应最明显。

对大学生人格的一些研究显示,尽管专业、环境不同,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点存在差异性的现象是明显的。黎雪等[2]在医学专业大学生人格研究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在稳定性(C)和有恒性(G)两种人格因素上存在差异(P<0.05),在乐群性(A)、恃强性(E)、敢为性(H)、敏感性(I)、忧虑性(O)、独立性(Q 2)、紧张性(Q 4)等人格因素上存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内向与外向型(X2)、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怯懦与果断型(X4)、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Y4)等次级人格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陈为旭等[3]对福州大学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独立性逐步增强,世故性逐渐明显,有恒性、敢为性下降,怀疑性增高,自律性下降、实验性下降、外向性下降。韦油亮等[4]对师范大学生的调查得出4个年级大学生在自强意识上差异显著。

这些与年级相关的人格研究采用的都是横断研究方法,从所查资料看,对大学生人格特点的纵向研究未见报道。人格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5],采用纵向研究法了解大学生在大学不同年级期间的人格变化规律,对针对性、有效地开展人格教育有着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包含2006至2008级共计104人。其中大学一年级51人,大学二年级26人,大学三年级27人。在2008年9-10月,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06、07、08级学生进行第一次测试,2009年9-10月,进行第2次测试。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心理测量系统软件(单机版)中的卡特尔人格测验16PF作为测试工具。卡特尔人格测验(16PF)能反映16个根源特质,即乐群、聪慧、稳定、影响、活跃、有恒、敢为、情感、怀疑、想象、世故、自虑、独立、自律、紧张,和4个二元人格维度,分别为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以及心理健康、专业成就人格、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1.2.2 施测方法 利用担任班级心理课程教学与辅导的机会,按年级和学号排序,1次1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到实验室上机测试。测试完毕后安排结合报告的咨询,从中了解在本学年中个人人格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数据分析 将学生测试后所得的人格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人格年级的变异值(年末-年前)的显著性检验用配对样本的均数比较、年级间的变异性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各年级人格变异的特点 见表1,大学一至三年级人格因子中变化趋势一致的有:乐群、聪慧、恃强(-)、兴奋(-)、有恒(-)、敢为(-)、怀疑(-)、幻想(-)、忧虑、实验(-)、外向(-)、感情用事与机警(-)、懦弱与果断(-)、专业而有成就(-)等因子,其中恃强性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在各年级都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5),有恒性在一、二年级的下降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人格变化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的因子按年级论,一年级有6个因子:稳定、恃强(-)、有恒(-)、怀疑(-)、自律、紧张(-);二年级有5个因子:恃强(-)、有恒(-)、敏感、感情用事与安全机警、专业而有成就(-);三年级有3个因子:恃强(-)、幻想(-)、实验(-)。对比不同因子差异值的大小,还可以看出,这些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因子在实际意义上也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表1 各年级大学生的人格变异性及可靠性检验

表1 各年级大学生的人格变异性及可靠性检验

注:变异值=人格因子年级末-人格因子年级始,t为各年级前后测得的人格因子值的差异性检验值;*P<0.05,**P<0.01,下同

?

表2 人格变异程度的年级比较

2.2 人格变异程度的年级比较 对人格因子变异程度的年级比较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见表2。对一、二年级进行差异比较,人格因子变异程度大的有“稳定性、敏感性、适应与焦虑、感情用事与安全机警、专业而有成就”;一、三年级比较,人格因子变异程度大的有“紧张”;二、三年级比较,人格因子变异程度大的有“敏感、懦弱与果断、创造能力”。以年级变量进行人格因子变异值的方差分析,仅敏感性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F=3.643,P=0.030)。这说明从年级看人格变异显著的现象存在连续与不连续现象。

3 讨 论

3.1 人格因子变化的年级趋势 人格因子值的变化趋势与日常教学交流中得到的体会是一致的。进入大学,班级、选修课堂、社团、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交际圈会强化个体的乐群性,并且与人交往越多越会觉得与人相处并非想像得那么可怕,怀疑性会降低;到了高年级越来越忙于自己的事,越来越内敛,外向性降低。聪慧性分值随年级而有所提高的现象反映了教育在开发智力上的贡献。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竞选班干部的热情就明显减弱,并且越到高年级班级成员间的竞争意识越来越淡薄,这是恃强性分值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大学比中学有更自由的空间,逃课是大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到了高年级逃课甚至成为一种习惯,这些都会影响有恒性的下降。除了学校的既定安排,缺少主动获得的实践机会、对专业与就业关系的迷思,幻想、实验、敢为性、懦弱与果断、专业而有成就方面的表现有下降,而忧虑则有所增高。

3.2 人格因子变化的年级特点 不同年级有一致变化趋势反映了大学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不同年级的人格变异特点则反映了不同年级各自的影响特点。一年级是大学生个体成长中步入独立的重要一段时光,自律性有明显的提高。经过一年消除了陌生环境感,紧张性明显下降。二年级在恃强、有恒方面有持续下降的现象,“专业而有成就”因子也因此有明显的下降,说明怎样创造更好的成才环境,需要从一、二年级着手。三年级在“幻想、实验、恃强”方面明显下降,反映了大学在育人环境方面与学生的期待有落差,并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发展。

3.3 各年级人格变异程度 一、二年级是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阶段。从3个不同年级中变异程度大的人格因子“稳定、敏感性、适应与焦虑、感情用事与安全机警、紧张、懦弱与果断”看,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的变异。这说明情绪管理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任务,至少一至三年级都存在着较大的波动。

[1]黄飞,李育辉,张建新.年级还是年龄?两种不同的效应来源[J].心理学报,2008,40(12):1287-1296

[2]黎雪,梅况利.不同年级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875-877

[3]陈为旭,游晓丽.独立学院不同年级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17-118

[4]韦油亮,康钊.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的性别与年级差异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48-1049

[5]万晓霞,黄丽春,徐思师,等.人格特征与网络使用动机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67-868

猜你喜欢
有恒变异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变异危机
变异
《学有恒艺无涯》
垃圾分类 贵在有恒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