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2-05-08 00:57李华
新时代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整合数学教学

李华

陕西省绥德县教师进修学校绥德718000

【摘要】探讨如何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做好这一角色,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原则以及在整合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能主动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运用于数学学习上。提出了整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如何应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双赢的一种模式,它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另外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也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数学教学,整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在“十五”期间逐步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对于深化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工具性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当代教师的一个教学工具,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工具,师生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技术,它改变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信息社会中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题海战术”,而是将数学教学相对的开放起来,在增大课堂知识的量、加快教学节奏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能够更好地将课本知识同社会实际融合起来。更应看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工具,这一点在本质上与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没有差别,但是过于夸大或者过于贬低其作用都是不正确的。因此,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具体任务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应该指导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是获取新信息、讨论并解决问题的常规学习工具。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用,而不是过分地渲染其比重。

2.整合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整合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变得轻松,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他们拓展视野、完成知识的重组、突破学科的重难点有很大帮助,而重难点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如何突破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相似形》一课为例,抓住相似形概念的关键,利用动画设计翻转、平移、缩放,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相似形的特征,并通过点的闪烁、线的移动等归纳出相应的性质,突出重点,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掘。信息技术中的教学活动,教师始终起到组织、指导、咨询和促进的作用,应引导学生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师应做好传统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3.整合过程中学生的角色

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由听讲变为观察、实验、主动思考,一个“按钮”可以设计成暂停,中间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设计成动画,让学生从图形对比中得到启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整合中学生也是知识建构、重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都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来获取材料来实现。通过网上学习拓展了书本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要提供给交流的机会,通过向老师、同学表达想法,实现发展。教师利用网络的功能,给学生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达到资源共享,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上有讨论、角色扮演等,能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4.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根本宗旨是为了学生,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使他们思维更活跃,让数学课堂更丰富,也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和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4.1信息技术的运用,其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完成教学目标。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信息技术产生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感观,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制作的课件过于复杂,画蛇添足,将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他们对学习重难点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我们要牢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4.2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4.3从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做数学,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出发,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改变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4.4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而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基础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充足、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开放题由于自身的特点,使更易实现上述的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学生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使得开放题的来源更加广泛。教学内容来源不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渠道可以更多,范围可以更广。题目本身将趋向于开放题,条件不确定、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更新与能力的形成。

5.整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刚起步,各方面条件不是很成熟,在网络、资源、教师、学生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利整合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为制约整合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5.1课程整合中很多教师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搞得课堂象科技产品发布会。在做课件时过分地强调动态和色彩,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抽象思维的培养。

5.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津津乐道于计算机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教学中不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课堂信息量大,实际上出现了“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真是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

5.3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将网上下载的课件直接用于教学,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展现,上课成了执行既定程序,没有顾及学生是否适应,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配套解说和分析,整节课光点鼠标,讲些串词就了事,而忽视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一点恰恰是师生间最为重要的。

5.4学科整合中,教师本身的素养不一样,导致整合的层次也不一样。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教学设计上。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师必须首先通晓基本信息技术,具备一般教学设计能力,“外于形,内在心”,教师也必须不断分析和理解琢磨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设计案例,借鉴优秀的做法,最后教师可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教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课程整合的模式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整合数学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