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2012-05-08 00:57卫坤
新时代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审美语文教学培养

卫坤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中心校开鲁028400

【摘要】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其内涵,加强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培养,方法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蕴含着美的情趣、美的意味、美的想象。使学生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感,是非常有意义的。然而学生是有很大的个性差异的,他们的审美也是有差异的,要让学生独特的审美情感逐渐形成,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创设审美情境

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借助审美媒介施教,充分发挥审美媒介的传导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配合现行的多媒体来创设审美情境。

1.1精选审美媒介。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借助审美媒体施教,充分发挥审美媒介传导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配合现行的语文教材,可以借助一些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媒体,如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播放了老百姓在长安街送总理时的感人场面,孩子们虽然对那个时代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很快就被影片所传导的气氛所感染了。

1.2渲染审美气氛。这种情感气氛,既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染之中,以情感引起共鸣,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对所学课文去作审美体验与鉴赏。如我在教学《五彩池》一文时,我给学生观看了五彩池活动的风景片。这种审美气氛的渲染,一方面,弥补学生审美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产生了审美激情。

2.激发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主要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才能强化审美活动的内驱力,才能谈得上进行审美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呢?可以采取下列作法。

2.1触发审美快感。凭借审美对象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快感,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陶冶。在上《周总理借书》一课时,我想到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周总理遵守集体制度,绝不因为自己是一个总理而滥用职权。但这样的课文如果让学生硬硬地去接受,那么他的审美体验是不快乐的。所以,我给学生观看了周总理的记录片,发关于总理的资料,孩子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的体验是快乐的。

2.2引发审美联想。审美的思维始终要伴随形象,要用形象来思维,这种思维离不开联想。如上《蜘蛛织网》一文时,我请学生联想蜘蛛在织网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学生展开联想后,又观看了课件。“观—感—说”的过程全方位地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3.诱发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是自我的情感。审美教育就必须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质疑感、惊异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

3.1提供审美素材。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多个审美素材,供学生在审美体验基础上进行鉴赏评析,效果较好。耳濡目染方能无师自通,我们觉得反复播放一些构思新颖、意蕴丰富的短片,让学生品味,感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首先,放各电视台播放的“散文诗朗颂”、“成语小故事”、“精粹相声小品”、“京剧名曲名段”、“新颖、独特的产品广告”、“公益性广告”等节目。其次,在课前5分钟进行艺术欣赏或公益广告欣赏。如反复播放“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公益广告,使不少同学的内心受到震动,意识到自己得过且过、虚度光阴的可耻。通过这样的鉴赏,学生普通认为感受不到强迫接受知识,思维有自由飞翔的天空,自愿倾心赏美并能够陶醉于自己趣味无穷的体验与想象之中,作称心快意的审美品味。

3.2寻找审美闪光点。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教师只要重视知识的多点项的指导、全方位的或纵或横的比较、思维方式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观看前面电视素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拟写校园公益广告词和教室名句,力求新颖、简洁。诸如自来水寄语:“做人讲德,用水思源。”树木花草寄语:用明白朝阳、量杯量筒,量量学识深浅;试管试剂,试试水平高低。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撰写对联,如“明月,月明如镜,月明如镜照;青山,山青,青山如水,山青如水流”。实践证明,这些或通俗易懂、或深刻精巧、或言简意丰的佳句,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熔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于一炉,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使学生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实践。

4.开展审美创作

审美创作的层次高于审美感受。我们认为,审美情境、审美情感、审美体验是审美感受这一层次的,是初级的审美活动。而审美创作则是在较深刻的审美领悟、品味、感受基础上,理性因素相对突出的高层次审美活动。这一步难度较大,我们施用下列作法。自由式审美创作。审美创作力高度发展,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审美的个性差异中显示出审美差异。由于学生审美意识、趣味、理想、素养、经验等有差异,因此不能硬套一个模式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备课组老师提出要变被视听为参与表演,形式不拘。利用教材中的《小马过河》、《寒号鸟》等课文请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脱离文本去表演,学生就有自由的审美创作。

总之,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并进行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审美语文教学培养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