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实践课堂的研究

2012-05-10 02:11李惠芳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和谐构建课堂

李惠芳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已在各个小学学校普及多年,虽然现在各级教育领导都很重视像信息技术、科学等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但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长期对本校和周边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课堂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现象。本文概括了几类不和谐现象,并由此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的方法与途径。希望借此能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调控能力,同时能给各位同行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育;电脑房;构建

一、和谐课堂的提出

国家提出了“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那么何谓和谐课堂?和谐课堂是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各要素要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原因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不和谐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但主要的还是如下四个方面:

(一)课堂主要场所——电脑房,环境难与人达成生态和谐。

现在电脑房桌椅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刨花板,刨花板是木屑碎粒为主料加胶水压制而成的一种人造板材,若胶水中甲醛含量超标,将会散发过多的有毒气体,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其次刨花板又是以木屑碎粒为主料的产品,其牢固度是不高的,键盘板要经常活动和受压,有些学校的年损坏率竟高达15%,桌面的损坏也时有发生,损坏后若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影响电脑房的美观,也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在一些电脑设备外壳和桌椅表面,因有些学生爱护公物意识淡薄,乱涂乱画的现象随处可见,破坏课桌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课堂主要工具——电脑,硬件配置与软件设置难与时代同步。

开机慢,从打开电源到正常使用往往要一分钟时间;运行速度慢,打开或运行一些软件反应慢,如打开Word软件要半分钟,运行PPT软件几乎要死机;网络速度慢,打开网页要等老半天,要是有多个班级同时使用网络,网络就经常要断线。

(三)课堂的首席——信息技术教师,拥有信息化的绝对优势与低效教学不相称。

信息技术教师也因学科特点,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许多教师能将课堂教学设计得非常新颖,探究活动设计得丰富多彩,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课堂结构不合理,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启而不发”,课件辅助功能不强,教学的层次性和逻辑性缺乏,板书设计无条理,教学效果低下。这与拥有信息化绝对优势,而不能开展高效教学是不相称的。

(四)课堂的主体者——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与学科本身的重要性不对称。

学生的重视程度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重要性却不对称,如有些学生认为上网、游戏、聊天才是信息技术课,若教师禁止他们的行为,有些学生就不理会教师的讲课而变得无所事事,甚至会与教师产生某些冲突;有些学生即使没有掌握好课堂内容也无动于衷;有些学生经常拖欠作业却还心安理得。

三、构建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

不和谐的现象是多样化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构建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本人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人文化生态化的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电脑房内外还可以放置绿色盆栽,既可以吸附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也可以给电脑房增添活力与美观。电脑房内可能存在着有害气体,因此要经常性地开窗通风;天气炎热的时刻,教师应提前开启空调;上课前为学生开好电脑,展示一些时事新闻或播放一些优美音乐。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情绪,以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优化电脑设置,促进人机和谐。

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形势,改Windows98或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为目前主流的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电脑内存容量至少为512MB甚至1GB,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电脑房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如果学校同意拨款,将内存升级到512MB或1GB以上,那问题就解决了。

(三)健全落实各类规章制度,使和谐课堂有章可循。

健全落实学生上机操作制度,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要借助多方力量,如一些局域网控制软件、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学校的奖惩制度、信息技术教师的监管等等,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行为得到规范。健全落实电脑维护制度,电脑房多的学校可以采取“一对一模式”,即一人负责一个电脑房,因为维护人员熟悉课堂情况,有利于及时进行维护。健全落实电脑房的卫生制度,进电脑房换鞋的方式应改为穿鞋套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课前下课后的杂乱秩序和课堂上的怪味。

(四)合理化解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矛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信息化,同时也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变得杂而忙。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征得师资上的援助,另一方也要多出思路,多想办法,如培训一部分老师、培训一部分学生等等,还有就是要合理安排工作,合理分配时间,使得教学、工作两不误。

四、结语

我们要为构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实施和谐教育、培养和谐的人才而努力,让学生在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并借此来影响其他领域的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教师在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快地成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为建设和谐的社会贡献一份绵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邢真.《和谐教育》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8期.

[2]王少非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教学基本功:一个被忽视了的经典话题》电脑教与学·现代教学06年第4期.

[4]李艺.《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更是文化的教育》.

猜你喜欢
和谐构建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