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2012-05-10 02:11刘学军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钢针绣球高中学生

刘学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中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笔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一、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高中学生对不符合平常生活经验的实验现象很感兴趣,利用这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表面张力”一节时,用手指托一根钢针,慢慢往水中放,当手指已深入水中钢针却漂在水面。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纷纷问老师为什么钢针能漂在水面,然后教师再把小水滴滴到涂过蜡的桌面,小水滴在桌面呈椭球形。这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气球是球形?钢棒放在鼓面能掉到鼓里吗?这样部分学生就可能感觉表面张力的存在,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打破中国教育的按部就班,采用逆向思维,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慢慢深入到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你上来就讲枯燥的理论,学生们没有兴趣,以至于到了后面,越来越没兴趣;而上来就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后面他们会越来越想知道。比如自感现象,上来就开始讲磁场变化楞次定理的,谁听了都烦。一定要逆向,拿个演示模型,演示几下自感现象,然后让学生看演示模型构造,再把演示模型一一拆开告诉学生演示模型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每个部位是干什么用的,在此,学生便会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你了,比如为什么灯泡突然变得更亮,为什么演示模型要有线圈,线圈里面的磁铁是干什么用的。好了,学生对它感兴趣了,你可以继续进展了,然后接下来你就要讲楞次定理之类的了,慢慢的最后讲到公式,学生的思维便会活跃起来。也许这样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大帮助,不适合应试考试,你别担心,还是要打破常规,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花几倍的时间去钻研,那个时候考试对他们来说就跟玩一样了。

三、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四、敢于挑战书本,激发物理实验的兴趣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要求不能受原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实验中也是如此,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要能在物理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对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物理实验问题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

通过物理实验兴趣的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钢针绣球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王秀芬把靖西绣球“抛向”全世界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绣球抛上天
小魔术之钢针隔杯入鸡蛋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鸡蛋里的钢针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一种冰雪防滑鞋
奇迹漂浮的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