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与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2012-05-10 02:11陈仲钦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复习教学

陈仲钦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提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六年级数学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呢?本文从实施分层复习的原则,使学生个个都获得成功、实施分层复习的做法,力求学生能均衡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教育均衡发展与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教育均衡发展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平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因此,把教育均衡发展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个个都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就感。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再加上进入复习阶段后,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成为我们探讨的重点内容。在我们看来,学生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学习成绩有些好一点,有些差一点;接受知识能力,有些强一点,有些弱一点;学习气氛上,有些爱好静心学习,有些爱好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笔者根据教育均衡发展原理,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复习。现在简述如下:

一、实施分层复习的原则,使学生个个都获得成功

(一)差异性原则。

分层复习的目的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基于这些认识,我采用了“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上个个都获得成功。

(二)主体性原则。

在实施分层复习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复习、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使分层复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分层复习的效果才能得到明显地提高,学生获得的教学效果也相对均衡。

二、实施分层复习的做法,力求学生能均衡发展

(一)回顾整理,准确分层。

六年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它们之间往往都是纵向发展。横向联系着的,复习时,我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把这本书中的知识体系砍成四大块:概念性的基础类、计算类、解决问题类、能力挑战类。明确知识结构,从而给学生更好的分层,使每一层学生都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应该学会的知识。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我根据一学期来,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A、B、C三个层次。而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类的知识分层也要相应的调整,采用了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比较,目标分层。

我把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穿线整理,把典型题列成表格。一题多问、一题多改、一题多解等各种形式编排复习。复习时,我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把教材直接给出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如:《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运算定律整理后,列出多种题型进行对比,便与掌握,在乘法分配律的复习中我就是这样做的。因为乘法分配律的变形题非常多,学生往往因为理解不透,出现一些错误。在这个知识点上我整理出了这些题型:①a×c+b×c=(a+b)×c;②(a+b)×c=a×c+b×c;③47×201=47×(200+1);④47×199=47×(200-1);⑤47×99+47;⑥47×2+47×5+47×3=47×(2+5+3);⑦47×18-47×5-47×3=47×(18-5-3)。还把教材中那些以文字作提示的内容也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复习中的一些例题或习题也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对知识进行比较中,方便了对知识目标的分层,就是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单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复习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新理念。就拿刚才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来说吧,C层学生只要求把基本的题型①、②两种掌握了就可以,掌握准确,练习扎实;B层学生要求掌握的不但有①、②基本题型,还要掌握③、④、⑤三种变形题;A层学生就已经有能力完全掌握①~⑦的所有题型,对比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把知识学透彻。在以前的复习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我根据这一实际,对学困生只提出一般要求,用一种基本的方法解答可以了,只要求完成必做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能用多种方法解答的,尽量要用多种方法,还要求找出最佳方法。我在实际的复习中,以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确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三)知识综合,方法分层。

复习中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使用解题方法的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作变化的习题,又要有一些综合性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如:①0.7中有()个0.1。②0.7中有()个0.01。③0.7在()和()两个整数之间。④在0.7与0.9之间有()个一位小数。⑤在0.7与0.9之间有()个小数。把知识综合起来复习,难度加大,方法的分层尤为重要了。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梳理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以小组合作进行梳理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梳理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习。

(四)因材施教,评价分层。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特别要做好补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是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数学的最后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我全面掌握“学情”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促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优等生重在评其钻研的精神和学习成绩,中等生重在评其进取心和学习方法,学困生重在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评价,目的是适当增加优等生的心理压力,促其提高;保护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促其发展;改变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促其进取。

总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均衡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对那些知识欠缺的学生我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本学期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所在。

猜你喜欢
复习教学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论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复习教学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
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分析
“活动单导学”方式下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