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学中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

2012-05-10 02:11蒙连坤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语文课堂教学

蒙连坤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它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现在就从语文教学中谈谈如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均衡发展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均衡发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使创新能力的各要素实现均衡呢?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体现在语文教学上,则应是“眼、耳、手、脑、口”的均衡发展,是“听、说、读、写、看”的均衡训练,每个方面都不能偏废。虽然“孩子们的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但教育可以培育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造力。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何使之均衡发展呢?下面就浅谈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两个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纲》明确指出要求教师树立全心的教育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敢于突破旧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中淡化教学活动的模式化。

就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许多教师,容易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模式化。一上语文课,往往是“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朗诵释词——分段分析——特点练习——归纳总结”六部曲,经常是教师说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则昏昏欲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上语文课千篇一律,索然无味,大脑皮层再也激不起兴奋,甚至会产生厌倦之意,引起不良后果。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敢于突破旧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一)主动学习创新理论,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既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也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师要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才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均衡发展。其次,教师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教育,取得创新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才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均衡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引发创新意识。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发问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不要拘泥于传统观点,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存异,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统一,势必会堵塞新思维。如《胡同文化》一文,很多教师都会按照教案,认为胡同文化终有一天会消失、会没落的。教学中,为什么不能启发学生对胡同文化、乃至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视呢?它们真的要走到没落的地步吗?为什么我们保护好它呢?又该如何保护好它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教给学生批判性学习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感悟思考,促进多种创新能力均衡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要实现多种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挖掘教材,培育学生感知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如《荷塘月色》,有的文笔清晰如《我的空中楼阁》;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我的呼吁》;有的富有幻想。就如《荷塘月色》一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录音、课件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去创新。二是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众所周知,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印象比较深刻,写起作文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在作文指导课中,要把学生领到室外做一些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真实、生动、兴趣盎然。三是激发联想,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学生是最喜欢想象的,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当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童话、神话和科学幻想故事时,可以不讲结尾,让他们去想象结果。或者可以让他们假设世界上如果没有太阳、或假设不停地下雨,那么会出现哪些后果……,等等。这样可以对他们进行假设性推测的训练。对学生不切实际的联想不要否定、指责,努力使他们在展开联想的同时,接受教育,获得正确的引导和认同,不断地促进其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四是鼓励动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主动将知识向生活贴近,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乐于表现生活,将语文带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一系列活动,办手抄报和剪贴报,用情境表演节目等等。这样学生不但乐于学乐于做,而且能有效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力是一个名族兴旺发达的灵魂,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殊的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生命力的表现,语文教学脉搏在创新中跳动,语文教学的生命在创新中强化和丰满,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均衡的发展。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