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培养

2012-05-10 02:11张悦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张悦

摘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课外空间,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个个伶牙俐齿。教学经验证实,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息息相关,能“说”会“道”的学生,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写出的文章想象丰富,文采饱满,令人心旷神怡,读后由然而生敬佩之情。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让笔者体会到教学效果的成就感,感觉到每天都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体会到他们每天的所思所想,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成长,看到了新一代蓬勃发展的生机,这些新鲜的血液,旺盛的生命力,注入到教学生活中,使其爱他们,更爱这份幸运的工作,与他们朝夕相处、合流合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能力;培养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那么,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如何进行培养呢?笔者认为通过“读说结合、听说结合、写说结合”来加强中学生的说话训练,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优化说话品质的有效途径。

“看”与“说”结合,培养说话的完整性。“看、说”就是通过看图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些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说话训练必须重视形象的感染。然而学生思维欠慎密,说话常常不够完整连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再到说几句简单的话,进而使其能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读”与“说”结合,培养说话的条理性。“读、说”就是通过讲课文训练说话。读是说的基础,要提高说的能力,必须重视读的训练。只有多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得正确流畅,话才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

“听”与“说”结合,培养说话的准确性。教材中每组课文都系统地安排了听说训练的内容,这为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开辟了很好的途径。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讲,把教师提出的问题听准确,并认真思考,老师强调了什么;平时留心倾听别人讲话,学习复述重要内容;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用清楚、流畅的普通话,声音响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表达意思完整,不带口语;创设情境让他们敢说,采取先听后说的方式让他们会说。

“写”与“说”结合,培养说话的深刻性。“说”的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写”的能力(即书面表达能力)的先导,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动笔的良好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阅读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坚持将“你体会到的”批注在重点语段旁边,将口头语言记录下来,然后交流。如此,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尽快过渡,从而培养说话的深刻性,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达训练的训练方式主要有:

(一)朗读。

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复述。

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三)看图说话。

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前三分钟演讲。

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五)口头作文。

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六)组织各种比赛。

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在组织讲话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辨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使学生具有娴熟地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