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女子手球队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中医推拿干预的临床研究

2012-05-12 06:18朱国苗漆高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二头肌腓肠肌静息

朱国苗 漆高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推拿科(上海 20120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部来源于上海市体育职业学院女子手球队员,其中符合运动性疲劳判定和纳入标准者共30例,采用从“随机数字表”选取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重、静息状态下心率和皮肤阈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

1.2 判定标准

参照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材《体育保健学》[1]中的自我感觉评定法、教育学观察法及心率和两点辨别觉变化等生理指标判定运动性疲劳,并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3 纳入标准

身体健康,经一般体检未发现异常者;完成冬训两周之后达到中度或重度疲劳者;同意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同时具备以上3项标准者。

1.4 排除标准

近期有运动损伤,未能参加正常训练者;完成冬训两周之后未达到中度或重度疲劳者;不能严格按照试验要求完成治疗者。

1.5 剔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纳入者;未完成试验而中途退出者;未按规定方案治疗,或合并使用其它恢复方法而无法判定疗效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研究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运动员冬训两周后,在运动员完成日常训练并休息1小时后,对两组运动员进行治疗和观察。

试验组:取穴和操作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2]。 部位:以下肢、腰骶部和上肢为主,涉及督脉、膀胱经和阳明经。穴位:环跳、风市、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合阳、承筋、承山、太溪、昆仑,肾俞、八髎、肩髃、肩髎、肩贞、肩井、曲池、合谷。手法:滚法、点法、弹拨法、拿法、牵拉法、平推下肢三阳。操作:运动员取俯卧位,覆治疗巾于下肢,术者站于一侧,滚下肢后侧,频率(120±10)次/分,配合下肢被动运动;将踝关节置于对侧膝关节处,滚下肢外侧;一手扶踝关节作屈伸膝关节及内外旋髋的被动运动并施以牵拉手法,同时另一手以滚法并配合被动运动施于臀部;点按并弹拨下肢穴位,每穴15秒,手法刺激以酸胀为度,下肢后外侧共治疗12分钟;覆治疗巾于腰骶部,沿两侧膀胱经用滚法上下往返治疗5分钟,点按并弹拨腰骶部穴位;运动员取仰卧位,覆治疗巾于大腿,按揉大腿前侧,滚血海,以平推下肢三阳结束下肢动作,下肢前侧操作共3分钟;运动员取坐位,覆治疗巾于肩部,滚肩部,拿肩井,点按并弹拨上肢穴位,上肢共治疗5分钟。

手法质量控制:用TN-Ⅱ型手法测定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尚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对滚法进行标定,力量为(4±1)kg,频率为(120±10)次 /分[3],并在手法测定仪上练习手法一周,由同一人进行手法操作以减少误差。

疗程:每次治疗25分钟 ,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次后评价疗效。

对照组:观察期间内不予推拿治疗,予以常规放松和休息。

2.2 观察指标

疲劳量表:依据张力为、毛志雄[4]主编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中的运动员疲劳问卷进行治疗前后积分评定,该问卷主要用于运动员对运动性疲劳的自我评定。

分别于治疗(观察)前后施测。

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描述,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4 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推拿治疗和试验观察培训,统一操作规范。以病例观察表的形式完成病例资料的收集,数据的采集、监察和录入均由专职人员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

3 结果与分析

3.1 疲劳量表

表2显示,治疗前后运动员疲劳问卷积分比较,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实验组运动员经手法治疗后总体疲劳状态有改善,对照组无改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疲劳问卷积分比较

3.2 肌张力

表3显示,治疗前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静息状态和最大收缩力状态下肌张力比较,实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实验组经推拿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静息状态和最大收缩力状态下肌张力均有降低,对照组肌张力无变化。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静息状态和MVC状态下肌张力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试验组经推拿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静息状态和最大收缩力状态下肌张力均较对照组低。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静息状态和最大收缩力状态下肌张力比较

推拿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平衡阴阳的作用。本研究根据手球运动员主要是腰部和下肢肌肉容易发生疲劳的特点,制定推拿治疗流程为督脉和膀胱经的主要循行部位下肢—腰部—上肢的顺序,并增加膝、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和牵拉手法。推拿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能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缓解骨骼肌疲劳和主观疲劳感。关节的被动运动及牵拉手法则能更好地改善下肢肌群的肌张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推拿对女子手球队员运动性疲劳具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95.

[2]严隽陶.推拿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24,142.

[3]马惠昇,张宏,童仙君,等.推拿滚法操作动力学参数的优化试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4-6.

[4]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96-204.

猜你喜欢
二头肌腓肠肌静息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带腓肠肌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
打招呼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生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疲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