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自然主义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2-05-18 00:41兰娜娜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天津300071
淄博师专论丛 2012年3期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新课程

兰娜娜(南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天津 300071)

一、解读《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张性善论和感觉论,这也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P5)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进入人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理解是一种感性理解,然后形成理性认识,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含义

自然主义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2](P91)而这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3](P7)

(三)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的一代新人。其特征为:(1)不受传统束缚,按本性发展;(2)不依附他人,能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3)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4)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力。

(四)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其具体要求就是依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进行教育。卢梭认为,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锻炼和身体养护,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因为健康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在儿童期(2—12岁),主要是进行感官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卢梭把这个时期也称作“理性睡眠期”。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已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在青年时期(15—20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性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爱弥儿》自然主义思想在新课程中的折射

(一)培养目标

卢梭《爱弥儿》一书中,以培养理智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自然人”为目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吸取回归自然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突破,更加科学化、具体化。我们借助余文森教授的设计图做进一步分析:A代表知识和技能;B代表过程和方法;C代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OD代表人的发展,处于三维立体图标之中,并不是一条单独孤立的直线,他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始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P78)但不论怎样,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卢梭所追求的“自然人”的培养目标都服从于人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在《爱弥儿》中,卢梭倡导在自然界中、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并根据年龄分期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涉及到体育、道德、劳动、生存、宗教等各个方面。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通过从自然、生活到课本内容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添加综合实践课,并注重情感领悟与探索性学习,注重知识的个体建构。但总体来说,新课程与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都强调儿童的生活体验,注重生活教育。

(三)课程评价

卢梭《爱弥儿》中,一切以儿童的自然发展为评价标准。新课程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又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并注重吸收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和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扬长避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综合两者,都以学生的自然、全面发展为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四)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方面,卢梭的教育原则与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课程加强适应性,实行民主化管理;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有个性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经验;向日常生活回归。吸收卢梭的年龄分期,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积极实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回归自然:生命化教育的诉求

生命缺失,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病理性存在。从本真的教育来看,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人时,从他身上其实可以看到一种来自命运的很震慑人的、也令人畏惧的力量。所以我们能做的首先只能是顺从自然,敬畏生命,这也是生命化教育的诉求。而何为生命化教育呢?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界定,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正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类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生命化教育所成全的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资质禀赋各异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这与卢梭提倡的顺应儿童自然发展,培养道德公民,接受生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卢梭主张自然后果法。让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通过自身体验,感到不方便之后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不进行说教,却避免其走向错误的深渊。而功利化的社会,让我们的教育不堪其痛!我们都知道符合人性的教育比惩罚要困难的多,而且并不是不知道正道在哪里,而是走正道太难;不是不知道正面教育最终有效,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太麻烦了,太辛苦了。我们总想借助惩罚的方式来使孩子受到威胁,这样的方式并不好。生命是一个沉潜的过程,我们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等待,需要细心呵护。生命化教育呼吁自然的回归,现代的儿童需要像爱弥儿一样美好自由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2][3][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爱弥儿卢梭新课程
再论爱弥儿是谁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