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口咽腔共鸣功能的比较研究①

2012-05-25 00:36金星万萍吴绪波孙克兴张海蒙黄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10期
关键词:咽腔构音脑瘫

金星,万萍,吴绪波,孙克兴,张海蒙,黄昭鸣

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口咽腔共鸣功能的比较研究①

金星1,万萍1,吴绪波1,孙克兴1,张海蒙1,黄昭鸣2

目的 探讨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口咽腔共鸣功能是否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方法采用声学测量,对这两类患儿核心韵母/ɑ/、/i/、/u/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F1、F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患儿中口咽腔共鸣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1%和95%;两类患儿的/ɑ/、/i/、/u/的F1、F2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类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且其口咽腔共鸣功能不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

脑性瘫痪;言语障碍;口咽腔共鸣障碍

[本文著录格式]金星,万萍,吴绪波,等.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口咽腔共鸣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0):913-915.

言语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首先从呼吸开始,依次通过发声、共鸣、构音、语音等数个相互联系、相互承接的环节,最终产生言语声[1]。从言语障碍的产生机制上,可细分为言语呼吸障碍、发声障碍、共鸣障碍、构音障碍、语音障碍这五类功能障碍,各类型下还有若干子类型[1]。从近年来发表的国内脑瘫言语障碍的研究报告来看,人们的研究内容概括来讲主要集中在呼吸及构音方面,针对共鸣障碍等的言语障碍子类型的研究较少。临床上脑瘫患儿经常出现的说话声音尖细或者沉闷或声音发“紧”现象,属于共鸣障碍的范畴,此障碍轻者影响言语音色,重者影响言语清晰度[2],妨碍患儿与人交流,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言语共鸣的角度出发,采用客观声学测量的方法,探索痉挛型及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间的各共鸣声学参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分析两类儿童的口咽腔共鸣功能[2]是否体现出典型的类型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2年6月来本院言语障碍专科门诊就诊的2~10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51例。诊断标准:2002年欧洲脑瘫监测组织推荐的临床树状分型法[3]。

根据运动障碍诊断将全部病例分成两组:①痉挛组(n=31):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4.90个月;②手足徐动组(n=20):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4.25个月。两组患儿的男女比例均约为3∶1,全部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障碍。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在2~10岁;②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肺疾患;②明显智力或精神障碍;③伴癫痫发作;④有自发性出血倾向;⑤测试时患有感冒等影响测试指标的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设计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病例的临床分型(痉挛型脑瘫、手足徐动型脑瘫),因变量为/ɑ/、/i/、/u/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F1、F2),无关变量为病例的年龄、性别。

1.2.2 测试方法 录音环境噪声控制在40 dBSPL以下。录音硬件为:带专业声卡及线性输入接口的笔记本电脑,单向麦克风,LA01型前置低通滤波放大器(Dr.SpeechTM,泰亿格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放大器参数设置为:滤波20 kHz,增益25 dB。录音软件为:“言语测量仪”(Real Speech,泰亿格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生产),采样频率44100 Hz。每位被试均采用坐位,录音时麦克风倾斜为45°,口距麦克风10 cm左右。嘱患儿尽可能自然地发汉语核心韵母/ɑ/、/i/、/ u/,每个音至少发3次,取其最长和最平稳的语音段进行分析。

1.2.3 声学分析及统计方法 使用“言语测量仪”对所获声音文件进行声学分析,排除声音的起始和结尾段,选取其中最平稳段,利用该仪器的“线性预测谱”模块得出/ɑ/、/i/、/u/的F1、F2。共振峰值的临床意义是:F1反映咽腔的大小和共鸣状态,受下颌运动的影响。当下颌向下运动时,口腔体积增大,咽腔体积减小,则F1增加;当下颌向上运动时,口腔体积减小,咽腔体积增大,则F1减小;F2反映口腔的大小和共鸣状态,主要反映舌的前后运动情况。当舌向前运动时,咽腔体积增大,口腔体积减小,F2增加;当舌向后运动时,咽腔体积减小,口腔体积增大,F2减少。如/ɑ/的F1值大于参考标准值的上限(xˉ+2s),即为喉位聚焦;如/u/的F2值大于参考标准值的上限(xˉ+2s),即为前位聚焦;如/i/的F2值小于参考标准值的下限(xˉ-2s),即为后位聚焦[1]。

1.3 检测指标 根据万萍等(2010)制定的各年龄段(儿童及成人)中国人核心韵母共振峰参考标准值[4],对两类患儿的口咽腔言语共鸣功能进行分析;对两类脑瘫患儿间的共振峰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测得的两类脑瘫患儿的共振峰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组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存在口咽腔共鸣障碍的有22人(71%),其中前位聚焦4人(13%),后位聚焦5人(16%),喉位聚焦1人(3%)。存在口咽腔共鸣障碍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19人(95%),其中前位聚焦1人(5%),后位聚焦5人(25%)。且两类患儿中/ɑ/、/i/、/u/的F1、F2出现异常的比率也较高。见表1、表2。

表1 两类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功能异常指标统计[n(%)]

表2 两类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异常类型统计[n(%)]

两类患儿的/ɑ/、/i/、/u/的F1、F2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类脑瘫患儿共振峰值的比较

3 讨论

3.1 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异常情况分析 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存在言语障碍的脑瘫患儿中,口咽腔共鸣障碍的发生率相当高。这可能与患儿的口咽腔运动障碍有直接关系。言语共鸣腔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与口咽腔共鸣功能有关的主要为咽腔和口腔[5]。这些存在口咽腔共鸣障碍的脑瘫患儿中,虽然有部分仅为单纯的某一种聚焦障碍,但更多的患儿表现出混合型的共鸣障碍,即前位聚焦、后位聚焦、喉位聚焦这3种情况中同时伴发两种以上。

3.2 对脑瘫言语康复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ICF观念的推广,脑瘫的临床树状分型法渐渐不能满足其康复治疗的需要,人们纷纷探索更详细、能更好指导临床治疗的功能分级方法。目前脑瘫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6],手功能分级系统也在逐步推广[7],但言语功能分类尚未在脑瘫言语康复中得到有效应用。

纵观国内以往的研究,按照言语功能模块对脑瘫进行研究的较少,但各研究报告中各类型脑瘫的言语康复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包括改善构音器官的肌张力,提高其肌力,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方法;②呼吸训练:包括口鼻呼吸分离训练、呼吸支持能力训练等;③构音训练:纠正错误发音,掌握不会发的音等[8-12]。从言语的五大功能模块看,患儿的呼吸功能和构音功能所受关注较多,发声功能、共鸣功能及语音功能所受的关注较少。这说明,人们对言语产生过程的关注还不够全面,对较为直观的呼吸及构音问题比较重视,对较为隐性的发声、共鸣、语音问题则重视不足,而本文的测量结果说明,至少对脑瘫患儿来说,口咽腔共鸣障碍的发生率相当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国内也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对脑瘫言语障碍进行分类研究。余志华等发现,不同脑瘫类型患儿的构音障碍表现有所不同[12]:痉挛型主要表现为舌、唇运动功能差、口腔周围肌肉张力增高、软腭抬高降低、语音异常;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语速缓慢、发音含糊不清、声调高低不一;不随意运动型主要表现为首音困难、发音短促、断续,发音严重异常;肌张力低下型主要表现为声音沙哑、鼻音过重、话语短、有连续的气息声。侯梅等认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构音障碍严重程度不同,徐动型、失调型、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构音障碍发生率高且程度较严重,痉挛型双瘫次之,偏瘫型则较少出现构音障碍[13]。这些研究主要按临床树状分型对病例进行分类比较,但从言语功能的五大系统来看,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脑瘫各临床分型的言语特征虽有一些差异,但交叉甚多,不具有典型的类型特征。

本文对痉挛型脑瘫和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言语共振峰值的比较分析也发现,两类患儿间共振峰值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至少在口咽腔共鸣功能方面,两类患儿没有显著的类型特征。对患儿口咽腔共鸣障碍子类型的分析也发现,两类患儿中,仅少部分表现为前位或后位聚焦,大部分为混合型聚焦障碍。因此,如能在脑瘫临床树状分型的基础上,结合言语功能分类,对脑瘫言语障碍进行进一步区分,有利于对各型脑瘫患儿的言语障碍进行有效识别及干预。

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收集病例资料,增加病例类型,拓宽数据覆盖面,对脑瘫患儿言语功能的五大模块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临床康复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2-88.

[2]Boone DR,M cFarlane SC,Von Berg SL.Voice and Voice Therapy(6th Edition)[M].Boston:Pearson/Allyn&Bacon,2000: 301-306.

[3]史惟,杨红,施炳培,等.国内外脑性瘫痪定义、临床分型及功能分级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01-803.

[4]万萍,黄昭鸣,郑钦.中国人嗓音共鸣功能的声学基础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3(6):250-252.

[5]万萍,黄昭鸣.嗓音保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84-189.

[6]史惟,王素娟,杨红,等.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初步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2):122-129.

[7]史惟,李惠,苏怡,等.中文版脑瘫患儿手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2):129-135.

[8]刘际英,鱼小敏.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言语康复[C].北京: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0.

[9]卫冬洁.脑瘫儿童言语障碍及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11(9):779-780.

[10]陈静,谌筱晗,刘卫,等.综合治疗小儿脑瘫语言功能障碍31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5):37-40.

[11]卢红云,曹建国,郭新志.发音器官运动障碍矫治结合构音训练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12):897-899.

[12]余志华,董小丽,何雁梅.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82-183.

[13]侯梅,赵荣安,李玉堂,等.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特点与言语治疗[J].中国康复,1999,(6):86-87.

Comparison of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Function between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JIN Xing,WAN Ping, WU Xu-bo,etal.ShanghaiUniversity 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whether there is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the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function between children w ith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M ethodsThe acoustic parameters(F1、F2)of/ɑ/、/i/、/u/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children.ResultsThe incidence of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disorderwere 71%and 95%in the childrenw ith spastic cerebralpalsy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respectively.Therewas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F1and F2of/ɑ/、/i/、/u/between these two kindsof children.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disorder is high in both two kinds of children,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function between them.

cerebralpalsy;speech disorder;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disorder

R742.3

A

1006-9771(2012)10-0913-03

2012-07-12

2012-08-07)

书讯

上海市教委预算内课题(2010JW 18)。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201203;2.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062。作者简介:金星(1981-),女,四川中江县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听力及言语语言康复。通讯作者:万萍。

10.3969/j.issn.1006-9771.2012.10.005

《脑瘫婴幼儿发育的促进方法——中级康复工作者工作指南》该书由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及世界作业治疗联盟选派的Lia Carrington女士和M ichaelCurtin先生起草,经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富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评阅、修订,是一部权威的参考书。定价:25元/册,邮购另加邮资5元。

猜你喜欢
咽腔构音脑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浅谈歌唱中的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浅析声乐演唱技巧中喉咽部的放松方法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声乐诊疗室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