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临床研究

2012-05-29 06:19张青
当代医学 2012年23期
关键词:链霉素抗结核结核病

张青

近几年调查显示,结核病的发病率又呈现上升趋势。由于目前抗结核病新药物的研发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再加上耐多药结核病例的不断增加,导致抗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多。据统计,抗结核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约为12.6%[1],其不良反应常对神经系统、关节、胃肠道以及肝等造成损伤,尤其老年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程度较重[2]。为研究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结核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结核病病例,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标准”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39.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2.1年。72例病例为初次治疗,48例病例为复发治疗;痰涂片检查75例病例为阳性;45例为阴性。入院时检查所有病例均无血液病史,肝肾疾病以及胃病史,进行尿液分析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所有病例的住院治疗时间均超过2个月,追踪调查时间大于12个月。

1.2 抗结核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利福喷丁等药物所组成的三联或者四联治疗方案,使用计量均为常规剂量,治疗时间6至12个月不等,每隔1个月检查进行1次肝功能、胸部X片及痰菌等检查。

1.3 不良反应分析 进行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是比较常见的副反应,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进行保肝治疗,每天给予患者150~200mg的甘利欣,并每隔1d给予患者口服5片护肝片。若丙氨酸转氨酶值在1.334~3.334μmol/L之间时,则停用乙胺丁醇和利福平,改用利福喷丁继续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情况;若丙氨酸转氨酶值>3.334μmol/L,则停止使用所有抗结核药物。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胃肠反应时,可及时给予胃复胺和胃康灵进行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一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鸣、耳闭塞感、听力下降以及平衡失调,主要是由链霉素造成,停用链霉素,症状会明显改善,肾损害也是有链霉素引起的,关节肿痛是由服用对氨基水杨酸所引发的,服用布洛芬可改善症状。另外患者也会出现周围血细胞减少、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合并症状,主要为肝损害、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症状、关节肿痛以及过敏等。16~30d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过仔细分析不良反应原因,或改变治疗方案,或进行暂时停药、药物减量以及更换药物等处理,65例不良反应症状消失,42例症状减轻,12例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

3 讨论

3.1 抗结核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由于在长期的抗结核治疗中需要服用大量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医生充分了解抗结核药物的化疗性质、药理作用特点、用量和用法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是极其重要的[3]。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联合用药方案,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尽早处理,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另外由于结核病例存在个体差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对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医生应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禁止其擅自使用其他药物,从而减少或者延缓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4]。另外医院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提醒患者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表1 120例出现抗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时间

3.2 本研究显示,抗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多为合并症状,主要为肝损害、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症状、关节肿痛以及过敏等,与文献[5]报道一致。治疗早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特别是用药4~8周强化阶段多药联合使用时候出现的不良反应最多,随着用药数目的减少,不良反应的比例也明显减少,所以应对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尽早进行处理。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仔细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时改变治疗方案,进行暂时停药、药物减量以及更换药物等处理,以免影响抗结核的治疗效果。

[1]周井利.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96例分析[J].中国保健,2009,33(31):1398-1399.

[2]耿幼娟.111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防涝杂志,2006,9(28):81.

[3]王文成.抗痨药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6):137.

[4]闫英.40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88.

[5]李广松.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65-167.

猜你喜欢
链霉素抗结核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舞台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