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8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观察

2012-06-01 00:47苏丽芳黄凤友谢友娣邓秋艳
当代医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内瘤阴道镜上皮

苏丽芳 黄凤友 谢友娣 邓秋艳

临床上研究认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发生持续性的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病因,对于有症状的HPV感染明显低于肉眼无法识别的早期SPI,因此,近年来临床上采取TCT及HPV-DNA等筛查手段对无症状的健康女性建议进行早期的SPI及CIN筛查,以求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对症处理,尽可能切断HPV的传播,提高CIN的治愈率。对CIN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非常重要,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trosurgie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是通过运用高频的电波刀瞬间产生出超高频的电波,以治疗各种宫颈的病变[1-2]。本研究通过观察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总结其在CIN中的临床诊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82例CIN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LEEP术治疗,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9.1±1.3)岁;病程9~13年,平均病程为(4.7±1.5)年;已婚80例,未婚2例,其中有生育要求67例。曾接受过激光或微波治疗22例,应用药物治疗史35例,未曾采取任何治疗2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常采取阴道镜下进行多点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其中CIN I级有10例,CIN II级有48例,CIN III级有24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LEEP术治疗,术前均给予白带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显示为正常。月经干净后的3~7d内行手术,所有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术前常规外阴消毒,采用碘伏棉球擦拭阴道及宫颈,再以干棉球将分泌物擦拭干净,应用阴道窥器将宫颈充分暴露。静注芬太尼、丙泊芬麻醉或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麻醉,采用Leep刀治疗仪,选择功率为5~7W,按治疗键,依据糜烂面范围及其深浅合理选择Leep电圈刀,其切除的范围在病变组织的11~12mm,采取阴道镜下进行2%的碘酒宫颈碘试验,在宫颈碘无着色的范围外0.3~0.5cm处应用三角形的Leep刀,采取起点为3点的顺时针方向对病变的组织进行锥形切除,若无法一次性完全将病灶切除或合并有宫颈肥大的患者,可多次进行补切。进行切除时,采取顺时针的方向,匀速地旋转刀柄,无需添加外力,进行一边切割一边采取电凝止血。其切除的深度在1.8~2.5cm,对CIN III级的患者选择切除深度为3cm。术中对出血点采用球形电极进行点状止血,若仅为少量渗血可不采取电凝止血,使用干棉球进行压迫止血即可,然后给予1~2片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贴在创面上,并使用1条碘纱条进行阴道填塞,术后24h内可取出[3]。将切除的宫颈组织送病检,给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3~5d。术后嘱咐患者每周回院1次复查,直至月经周期转变后可依据创面的修复情况再改为定期复查。术后2个月禁止性生活。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妇产科学》第6版,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经治疗痂皮脱落后,创面完全被鳞状上皮所覆盖,宫颈的黏膜面基本缩入颈管内,无不良反应;有效:经治疗后宫颈口处仍能见红色肉芽组织,术后3个月再次复查宫颈,可见有残留病灶,直径在1cm内,极少不良反应;无效:经治疗后糜烂面积及深度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8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59例,有效21例,无效2例,并发症8例,均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7.6%。术后宫颈创面出现脱痂出血有3例,出现切缘阳性有3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宫颈管粘连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其中早期浸润癌检出1例,占1.2%。

2.2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在3~1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4±0.7)min;术中出血量在5~3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8.2±0.6)mL,其中合并有宫颈肥大的2例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为45.6mL,其余患者的出血量均在2~10mL。术中患者皆无肢体反应,均可耐受。

2.3 再次手术情况及其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经LEEP术后,将切除的组织送病检,发现有早期浸润癌1例,给予子宫全切术治疗。发现有切缘阳性反应有3例,给予再次行LEEP宫颈切除术,术后再次经病检显示为切缘阴性。随访3个月,复发2例,占2.4%,其中CIN III级24例,年龄>40岁有1例,无生育要求,给予子宫全切术。复发的2例患者中,CIN II级有1例,CIN I级有1例,均无需处理。复发后半年再次进行TCT检查,显示CIN 病灶基本消退。

2.4 活检及病检结果比较

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比较 [例(%)]

3 讨论

宫颈浸润癌属于一个发展、不断演变的过程,CIN则是癌前病变的基础阶段,也属于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早期的临床诊断中,容易被医患双方忽视,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宫颈癌的时机,而在自觉症状后通常已进入晚期。HPV感染是宫颈癌癌前病变中最为常见的病因,引起宫颈病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变成癌变的过程,在10~15年,此阶段虽然漫长,同时一般表现为无症状,但属于可逆转的过程,若及时治疗能早期治愈,因此,对CIN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非常重要,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

本文中82例患者皆在行宫颈锥切术的术前,给予阴道镜下进行多点活检的方式,采取锥切术后进行病检的结果对比术前采取的阴道下活检的诊断结果,有显著的有升级或降级的现象。统计发现,CIN I级的符合率为70.0%,CIN II级的符合率为62.5%,CIN III级的符合率为87.5%。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前活检属于临床中用以诊断CIN的最为可靠的手段,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而Leep刀治疗是诊治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确切的新型方法,配合病检,进一步确诊宫颈病变的病因及类型。

近年来广泛在临床上被推广使用的Leep刀,又称为超高频电波刀,是专门对宫颈疾病进行微创性诊疗的新型治疗方式。主要治疗机制为经电极的尖端与身体接触的瞬间快速产生高达3.8MHz的高频电波,刺激组织发生本身阻抗,将其高频电波快速吸收,产生高热,有效以电弧切割处理宫颈糜烂面,并能同时取宫颈组织送病检,诊疗可同步完成,微创,安全性高,为多数患者所接受。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有其独特的优势[5]:①对于处于育龄时期并强烈要求保存子宫的CIN III的妇女,采取LEEP治疗既能满足其生育要求,还能达到有效治疗的作用,同时取组织送病检进行宫颈癌筛查及排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临床实践证明,采取宫颈锥切进行保守治疗代替传统的子宫切除治疗,能满足患者的生育愿望及心理需求,但必须承认的是,保守治疗的切除存在局限性,对切除发生边缘病变或周围组织受累的情况,容易由于继续存在病灶,导致CIN III的患者出现持续性存在及复发。②LEEP诊断及治疗方法能有效达到以往传统的电刀所无法达到的相对精确的手术效果,并且极少出现传统电刀手术中易导致的组织拉扯及碳化的现象,并且传统电刀治疗基本上无法获取病理标本,而LEEP不会对组织产生影响,能为病理检查提供完好的标本;能同步做到切除宫颈的病灶,也能完好地保留子宫及保留下宫颈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极少损伤邻近的组织;术后疼痛较轻,手术瘢痕较小,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较短;电流不会经人体使人体受到损伤;电极板一般无需电极膏,对患者不会造成烧伤的危险性;LEEP术能在门诊开展,具有快速、便捷、经济、精确等优点。

综上所述,LEEP术治疗CIN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切除宫颈病变,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1]刘宏图.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5):324-327.

[2]周红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9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2):76.

[3]任力,侯朝晖,毛志远,等.HPV感染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组织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716-1728.

[4]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4-266.

[5]钱德英.宫颈上皮内病变治疗后人乳头状病毒的清除及随访[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5):348-350.

猜你喜欢
内瘤阴道镜上皮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