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觅茶,能不去雅安吗?

2012-06-21 03:19孙状云
茶博览 2012年12期
关键词:蒙顶山雅安市雅安

孙状云

寻茶觅茶,能不去雅安吗?

孙状云

从雅安回来,已经好几天了,我迟迟没有动笔,作为茶乡的雅安,我该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与发现她的最美之处呢?

我是第二次到雅安,第一次去雅安是8年前,2004年秋天,第8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那里举行,来自 28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位会议代表齐聚雅安,使两年一次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有了茶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称谓。雅安也是从那时开始被茶界所关注,被全世界的茶人所传颂。

第 8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发表的《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地位。所以到雅安,蒙顶山是不能不去朝圣的。

记得那一个传承千百年的名联佳句:“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那一座蒙顶山山门是象征了中华茶文化悠久历史的牌坊,她是蒙顶山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中华茶文化的标志之一。一脚踏进山门,仿佛跌进了时间的隧道,如果说,时间是构成历史的主要元素的话,那么,这一永远的空间便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与还原。

他走了,你来了,我也来了。蒙顶山在各人的眼中,是不同的景观,留下的是不同的记忆。沿着石阶向上延伸,久远的历史的那年那月那天在想象中浮现。历史的长焦拉近了,彷如有画外音在说:“山路沧桑,云雾遥远,蒙顶山从远古走来。”

关于蒙顶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直被当地的人们所传颂。那就是一个名叫吴理真的人在蒙顶山上种茶的故事。

“据说,名山县城外住着吴家母子,儿子吴理真行医为生。一日,母亲胸口痛,吴理真赶紧上山采药,吴理真爬上蒙顶山,口渴了,他像往日一样,走到山泉边喝水。

在山泉的倒影里,他看见有一个女子的身影在水中晃动。

那女子便是羌江龙王之女蒙茶仙姑,她感动于吴理真的孝心与执着,不惜触犯天条,下凡来助他一臂之力。蒙茶仙姑从天庭偷来七粒玉芽茶种,治好了吴理真母亲的病,还与他结为夫妻,教会了吴理真种茶、制茶。他们在蒙顶山玉峰间种下的七株茶树,成了供奉皇家的皇茶园。”

这是坊间的传说,有着不同的版本。当地的人称吴理真为茶祖。

历史资料显示,吴理真在蒙顶山植茶是真,至于他身处的年代是汉代,还是宋朝,茶史专家们仍在争论。不管史学家怎么争论,都无法动摇吴理真作为蒙山茶祖的地位。他已经被尊称为“茶神”了,在中华茶文化历史上,除了神农和陆羽有塑像供养外,与茶有关的众多历代名人,又有谁像吴理真这样获得如此殊荣,被尊称为茶神,特设庙宇专供塑像的呢?因为吴理真,蒙顶山历史遗存了如此众多能让人瞻仰,让人寻觅、沉思、感叹、兴奋的茶文化遗迹。只此圣地,别无他处。

朝圣的虔诚之心不改,不管吴理真他是人、是僧、是道家仙人,或是真的成佛了、变神了,我都顶礼膜拜……

“茶神庙”里的小沙僧不知道我心里的祈求,一味地引诱我八卦测字算命。

他是佛是神吗?在我心里,与其说他是神,还不如说他是我十分尊敬的茶人。

蒙顶山不是世外,是红尘。

蒙顶山成了雅安市和名山县茶产业的金字招牌,在缆车上山的途中,看到稀疏的茶园里到处树立着“XXX公司专属茶园”、“XX公司基地茶园”的牌子,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忽悠人的招数,有多少茶真正产自蒙顶山上?

蒙顶茶是雅安市名山县打造的公用品牌,用蒙顶山茶文化作为蒙顶山茶的品牌背书,其实没有必要狭隘地仅仅以一座山头的概念来演绎她出身的正宗与高贵,而应该是广义地吸取千年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底蕴,让这一座圣山的光芒照耀整个产业。

茶无不奇,此为圣地。

蒙山茶,是中华茶文化灌溉孕育的奇葩。是可看、可品、可遥相望对的心灵之物。她集儒、释、道于一身,曾用于祭天祀祖,也曾经供在佛前,为皇家专贡专用,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传唱,一杯茶里是千年的文化。

记得不知是谁咏过这样的诗句,如此描述蒙顶茶:“一千年岁月的甘苦,溶进一杯茶水里;一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一缕茶色中;一千年春的芬芳,留在我的舌尖上。”

看过了吴理真种茶结庐的石屋,瞻仰了那一处由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式命名的“皇茶园”遗址,凭吊了那一处“甘露”古蒙泉,抬头举目移步,一处又一处的历史遗存,让人沉湎在历史的故事中,心魂漂泊。

我惊叹!这是一处真正以茶为主体的景观园林,由此可以窥见蒙顶山昔日的辉煌。她与唐代浙江长兴顾渚山的大唐贡茶院、宋时福建建安(今建瓯)的北苑贡茶院不同,更具一种尊茶、敬茶、爱茶、娱茶的人文情怀。设计者、建造者彷佛洞察了所有爱茶人的心思。蒙顶山人对茶的那份自信与真爱,谁人能超越之?

茶神在,茶人也在!

悠久的历史记录在茶神庙前院子里一棵棵枝干粗大的银杏树上。冬天了,落叶已尽,可以想象,如果是遇上银杏叶黄的时节,那满树金黄,遍地如金的落叶场景将是何等震撼人的场面?

坐在院子的茶桌上,喝一杯用蒙顶山泉泡的蒙顶黄芽或甘露,不必龙行十八式严肃而庄重的茶礼,无心无事地在温暖的阳光下呆上一个下午,这将是何等惬意的悠闲啊!

乘缆车下,山下新建了一座“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历史的文献、文物摆在那里。雅安的茶文化、茶产业可以形象地用一幅太极图来比喻,阳的一面是以名山县的蒙顶茶为代表的名优茶产业,阴的一面是雨城区的雅安藏茶产业,蒙顶山茶文化与雅安藏茶的茶马古道文化交相辉映,蒙顶圣山,与那一处“茶马司”的遗址则是太极图上的两个光芒四射的园点。

在碧峰峡看大熊猫时,从大熊猫黑白相间的毛发上我便突发奇想。大熊猫身上的“纹身”是太极阴阳图的艺术变形,要不怎么来解析9万年前,曾经也是食肉动物的大熊猫怎么就戒了杀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素食并不是为了养生,而是为了修行。地处北纬 30°的雅安,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大熊猫与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一样,均可以看成是雅安城市文化的名片。有人以大熊猫的粪便作茶树的肥料,发明了“熊猫茶”,并以22万元一斤的天价销售。

业内的行家都不敢苟同这样的商业炒作。曾经是西康省会的雅安,除了蒙顶茶,还是南路边茶、也是藏茶的发祥地呢。

著名作家王旭烽写的那一篇《马上喝藏茶》,可以说是对藏茶文化最好的宣传和对雅安藏茶品牌最好的推广。记得她动情地说过:

“我已经拽住牦牛的尾巴——雅安,但却不能骑上牛背一路唱着《康定情歌》,往昔的南路茶马古道重镇打箭炉走一趟,我只能站在南路边茶的出发点望着雪域的方向,我的手里有一杯浓香的藏茶。”

中为雅安市原副市长、雅安市茶业协会会长孙前先生

此去向西,千山万水,崇山峻岭中有一条茶马古道,是马帮与背夫长年累月翻山越岭踩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拐子窝”,不用联想便知背夫负重行走的种种艰辛,真的很想能有个机会去重走一回茶马古道,几百年茶马路,其间有多少催人泪下的背夫故事可以让我们来追叙?一个驿站连着一个驿站,直到藏民的帐篷里飘逸出酥油茶、奶茶的茶香。

无论是在雅安茶厂,还是在甘玉祥的兄弟友谊茶厂里,或是全国独此一处的“茶马司”遗址前,心中默念:扎西德勒!中国的藏茶!哥喝的不是茶啊!是几个世纪的文化,是沉浸了汉藏友谊的和平与幸福吉祥!

(在此特别鸣谢雅安市原副市长、雅安市茶业协会会长孙前先生和雅安市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先生两位著名茶人一路陪同和介绍。)

猜你喜欢
蒙顶山雅安市雅安
蒙顶山一梦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茶之虹
四川省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雅安市:全力以赴稳就业、强保障、惠民生
关于雅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蒙顶山茶经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