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2-06-22 01:24吴聚兰张海生李秀珍张鑫鑫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晚熟株系单产

吴聚兰,张海生,李秀珍,张鑫鑫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2)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量迅猛增加[1],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5 480万t;2011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5 264万t,大豆年进口量是我国大豆年产量的3.5倍还多。如何提高我国大豆的单产水平及质量标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增强我国民族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成为当前大豆育种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不断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量的路子[2-4]。要实现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目标,一是要选育高产优质品种;二是要研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5-10]。“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正是基于这一问题进行立项研究的。

1 选育经过

晋遗31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95年用中品66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为母本、早熟18号(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生物研究所选育)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1996年从F1杂种圃中选择真杂种株,所选的真杂种株在田间长势繁茂、株型合理,杂种优势比较明显。1997年将真杂种株种子种入F2圃,经过分离后选择了一部分优势单株,并进行单收、单脱。1998年将选择的F2单株种入F3系圃内,对其继续进行优良单株选择。1999年在F4优良株系中继续选择优良单株,2000年对F5株系进行田间观察,选择优良株系,并对F5优良株系进行品质分析、产量测定、抗性鉴定,其中,2000-5-70被决选育成,暂定名为晋遗31号。2001年对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较对照品种晋豆19号增产26.44%。

2 特征特性

2.1 植株成熟期特征特性

晋遗31号平均株高为84.4 cm,结荚高度为14.6 cm,主茎节数18.8个,有效分枝3.13个,单株荚数44.4个,单株粒数为112.4个,结荚上下分布均匀,3粒荚为主。籽粒圆形,种皮金黄色、色泽光亮,种脐淡褐色,外观品质好,百粒质量19.73 g。春播生育期131~140 d,夏播生育期105 d,属亚有限结荚习性。

2.2 幼苗及生长期特征特性

晋遗31号幼苗基部绿色,生长稳健,根系发达、入土深,抗旱性好。根瘤多,固氮能力强。根茎粗壮,抗倒伏性好。株型结构好,光合效率高。叶椭圆形,叶片鲜绿,中等大小。花白色,茸毛灰色。

2.3 抗病性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鉴定,晋遗31号抗旱耐瘠、耐重茬,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耐孢囊线虫病(SCN),抗大豆灰斑病。

3 产量表现

晋遗31号于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试,7点年平均单产3 271.5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6.5%,且达显著水平,居第1位(其中,在陕西省引育中心试验点,单产达到4 707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72.4%)。200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达2 773.5 kg/hm2,比对照辽豆11号增产7.0%;200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达到3 004.5 kg/hm2,比对照辽豆11号增产7.2%;2006—2007年2 a平均单产达2 889 kg/hm2,比对照辽豆11号增产7.1%,2007年同时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2 746.5 kg/hm2,比对照辽豆11号增产6.5%。

4 品质指标

该品种2000年经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分析、2002—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通过6 a 6次2个测试单位分析,平均脂肪含量21.33%(最高23.62%),蛋白质含量 40.66%(最高 41.95%),双项合计61.99%(最高62.82%),属蛋白质、脂肪兼用型品种(表 1)。

表1 晋遗31号历年检测脂肪、蛋白质含量

5 抗性结果

2006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采用人工喷雾接种大豆灰斑病菌7号的鉴定方法,对晋遗31号大豆灰斑病进行鉴定,结果表现为抗病,加权值为0.50。采用防蚜网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晋遗31号大豆花叶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和SMVⅢ号株系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7%和19%。

6 适应范围

晋遗31号适合我国北方春大豆晚熟区的山西中部、辽宁南部、河北北部、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春播;适合我国黄淮海地区中片的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夏播。

7 配套栽培技术

7.1 精选种子

在播种前精选种子,首先用风选机、筛选机精选种子,把碎秸秆、碎土块剔除出去,然后用比重精选机再把秕粒、霉烂粒、虫食粒剔除出去,保证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确保播种后苗齐、苗匀、苗壮。

7.2 精细施肥

播种前深施农家肥30 000 kg/hm2,硝酸磷375~450 kg/hm2,或尿素 225~300 kg/hm2、过磷酸钙 450~600 kg/hm2。

7.3 适期播种

春播以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为宜;夏播一般以6月1—20日播种为宜。小麦收后及时灭茬,力争早播。

7.4 播种

以等行距条播,单株留苗为佳,机播为主,畜力、人力播种为辅,行距50 cm,播种深度为3~5 cm;也可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60 cm,窄行40 cm。春播时,旱地以12万株/hm2为宜,中水肥地以10.5万株/hm2为宜,高水肥地以9万株/hm2为宜;夏播时,一般以15万~18万株/hm2为宜。

7.5 病虫害防治

在播种前,土壤中撒施辛拌磷、阿维菌素以防地下害虫,用多菌灵拌种防治各种病害。在苗期,注意防治灰象甲、根潜蝇。在生长期内,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大豆食心虫、豆元青等常见虫害。根据不同时期及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特点,使用不同的农药进行有效防治。

[1]韩天富.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8-48.

[2]张海生.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 [J].作物杂志,2011(1):121-122.

[3]张海生.晋豆 19 号的特征特性[J].大豆通报,1996(4):16.

[4]张海生.晋豆1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J].大豆通报,1996(4):16.

[5]周敬宵.抗病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邯豆3号 [J].大豆通报,2002(1):17.

[6]郭泰,刘忠堂,齐宁.大豆新品种“合丰35”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效益[J].大豆通报,2001(5):18-19.

[7]吴聚兰.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3):24-26.

[8]富健,孟凡钢,王新风,等.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84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9(7):61-62.

[9]周敬霄,肖付明,郭海萍,等.高油夏大豆新品种邯豆四号的选育[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4):106-107.

[10]张文杰,张玉艳,李首昌,等.大豆新品种晨环1号选育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42,48.

猜你喜欢
晚熟株系单产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晚熟的记忆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晚熟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