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注浆法在大坝基础灌浆中的应用初探

2012-06-25 09:15邓汉林原毕节地区机械化施工队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8期
关键词:坝址坝基帷幕

□邓汉林(原毕节地区机械化施工队)

1.GIN注浆法概述

1.1 GIN注浆法定义

GIN注浆法是指在一定注浆段,消耗的能量近似地和最终压力P与注入量V的积,即PV成正比,PV数成为 “注浆强度值”,简称GIN。注入量V的单位为L/m,压力的单位为MPa,则PV(GIN)的单位为 MPa·L/m。

1.2 GIN注浆法要求

一旦选定了注浆强度大小,则该强度值不仅用于低压下大量吸浆的易注裂隙,而且也适用于在相当高压力下吸浆量很小的细微的裂隙,从而保持GIN为一常数值。对宽裂缝中的大注入量情况可以自动控制,较密实及吸浆量小的裂隙,则可以使压力自动升高,避免了高压力大注入量,低压力低注入量的发生。

1.3 GIN注浆法基本要点

1.3.1 在整个注浆过程中只用单一稳定浆液(中等、水灰比0.67:1~0.8:1)的浆液,并在其中加入超增塑剂降低浆液的粘聚性和粘滞性,以提高可灌性。

1.3.2 采用稳定的低等或中等的注入率,在超过一定时间后,随着浆液注入岩体更远,裂缝压力将逐渐升高。

1.3.3 当“压力-累计每m注入量”图上展示的注浆轨迹与限制注入量、限制压力或限制注浆强度等曲线的一种相交时,注浆即可结束。

1.4 GIN注浆法注浆孔布置原则

GIN注浆法布孔原则与常规注浆方法一样,采用一序到三序(或四序)的对开插补布孔方法。一般在施工前应该通过现场注浆试验选定合适的一序孔孔距,该孔距要求能使以后的二序孔、三序孔每一序次都持续降低25%~75%。

2.工程实例

2.1 官田水库灌浆实例

2.1.1 工程慨况

官田水库位于大方县长石镇境内,坝址位于赤水河一级支流二道河的支流官田河上,水库集雨面积16.8km2,库容337万m3,属小(一)型水库。

库区地貌属中低山宽浅河谷地貌,出路地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二迭系下统栖霞组及茅口组(P1m+q)和第四系覆盖层(Q1)。

2.1.2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2.1.2.1 地形地貌

坝址位于库区东部,河谷呈"V"型河谷,地形呈中低山地形,地貌呈高原河谷地貌。

2.1.2.2 地层岩性

坝区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地层,岩性为灰色、黄色泥页岩夹薄层灰岩,上层为黄色中厚层砂岩夹页岩。第四系覆盖层,岩性为残坡积物、冲积层。

2.1.2.3 地质构造

坝址处有一条断层通过,呈NE向展布,断层通过库区,为张性断层,断层带胶结良好。伴生的次生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对大坝影响较小,节理发育主要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倾向S64°、倾角 W84°,倾向 S24°、倾角E89°,均为闭合型高倾角相互切割裂隙。

2.1.3 大坝渗漏分析

2.1.3.1 坝体渗漏:由于坝体碾压质量差,存在坝体渗漏。

2.1.3.2 坝基渗漏:坝址处地层为湄潭组(O1m),岩性为灰绿色、黄色页岩夹薄层灰岩,受断层影响,次生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形成坝基渗漏。

(3)坝肩渗漏:由于坝址处有一断层通过,成为坝肩绕坝渗漏的主要通道。

2.1.4 大坝防渗设计

(1)坝体防渗:根据坝体渗漏情况,采用铺设土工膜的方式解决坝体渗漏。

(2)坝基(肩)防渗设计:坝基(肩)采用帷幕灌浆方式,在土工膜和坝基、坝肩交汇处设置高3m帷幕防渗墙,置于基岩上。根据大坝布置3个勘探孔情况,确定帷幕灌浆底线,即岩石透水率5Lu的孔段高程(1317.3m)以下为最低帷幕灌浆底线(坝顶高程为1357.7m,最大坝高25.1m)。

2.1.5 帷幕灌浆施工

(1)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及注浆位置,确定合理的GIN值、单位注入量和注浆压力的限制值。

(2)选定一序孔中四分之一的注浆孔作为试验孔,本工程已在左坝段、坝中段、右坝段布置勘探孔,为最终注浆孔深度及选定GIN值提供依据。

(3)在地下水位以上的任何孔段注浆前应预先注入清水,使岩石部分饱和,以便降低浆体过分失水,堵塞通道。

(4)随时对注浆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评定注浆孔布置参数的合理性。

按传统注浆法和GIN注浆法的钻孔布置原则,工程按三个序次布置钻孔,一序孔孔距为12m,最终孔距为3m,采用自下而上灌浆法,段长5m。

传统灌浆法的浆液浓度采用 5:1、3:1、2:1、1:1、0.6:1 五个比级,每一比级注浆量达到600-800L时变换浓度,直达到设计结束压力和结束标准。

GIN注浆法浆液浓度为0.8:1,灌浆前地下水位以上以0.2Mpa压力对岩体作1小时饱和注水,注浆强度值为300MPa·L/m最大压力极限为0.5Mpa,最大吸浆极限为400L/m,注浆结束标准在最终压力下每5m注浆段注入率小于3L/min。

施工过程中,选择地质条件相近、孔序相同的两个地段作传统注浆法和GIN注浆法的对比,详见表1、表2。

表1 传统注浆法注浆量及耗灰量表

表2 GIN注浆法注浆量及耗灰量表

通过对传统注浆法和GIN注浆法的对比,单位耗灰量降低26.3%,单位注浆量降低54.8%。通过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均达到帷幕防渗设计要求。

3.结论

GIN注浆法和传统注浆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工艺简单,注浆过程易于控制,有利于采用自动化技术提高注浆效率,采用较稳定性浆液,注浆结石强度高,质量可靠,能限制浆液的无效扩散,避免材料浪费。GIN注浆法在理论上还是实用性上均有一定的优势。

猜你喜欢
坝址坝基帷幕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酒泉市洪水河水库坝址方案比选
软弱坝基渗透特性试验及防渗处理
刘雯 每次躲在帷幕后向前看
帷幕 情意浓浓超惬意
大坪水库坝基、坝肩渗漏与稳定评价及处理
受邻近厂房影响的坝基开挖爆破设计
仙洞沟水库坝址选择分析
第85届中国电子展圆满落下帷幕
垫层混凝土对落水孔水库坝基应力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