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012-07-10 03:28
民生周刊 2012年35期
关键词:林语堂老子万物

□ 莫 莉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 莫 莉

【书 名】《老子的岁月》

【作 者】李工有

【出 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 期】2012年5月版

时光岁月乃是生命之母,人类在时光岁月中找到归依,人类的历史也在遵循时光岁月的法则中前行。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其思想极力主张“无为”,洋洋洒洒五千字的《道德经》融入了其对世间百态的透彻认识。数千年来,无数学者都试图从各种角度来解读老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甚至希望能够洞察这一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并为国人解读老子这一智慧找到一条捷径。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就有一本著作叫做《老子的智慧》,用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向西方介绍了老子以及中国道家无法抗拒的人生哲学。在这本著作中,林语堂先生用其独有的人生阅历与生命觉悟向西方阐释了中国人“无为无不为”、“无事取天下”的生存智慧。但林语堂先生终究是文人,纵使学贯中西、风趣睿智,也无法摆脱文人的感性。因而,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老子思想更多地融入了文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相反地,李工有先生的新作《老子的岁月》则包含了更多理性的视角。这也许与作者独特的学理背景或是人生经历有关。在书中,李工有先生用其理性的思维思考了老子在时光岁月中的先知先觉,将岁月酿成禀赋作为解读《道德经》的一把钥匙,并以此来揭示道与德的内在逻辑关系,领悟现代文明与时光岁月的深层关系。

孔子的哲学离不开俗世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子的思想却希望人们在世俗中努力挣扎时,有可回旋的心灵时空。“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时光岁月乃是生命之母,人类在时光岁月中找到归依,人类的历史也在遵循时光岁月的法则中前行。

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们总是希望能留下痕迹,但人的生命终究无法与其漫长岁月相抗衡。人的肉体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苍老、消亡,人的思维也会随着时光的变迁而改变、泯灭。因而,中国的古人采取了各种方法来挽留岁月,《周易·系辞下》就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则认为“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及至“仓颉造字说”的广泛流传,汉字与中国文明的渊源由来已久且密不可分,它是中国文明与时光岁月不断碰撞的产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时光,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

时光岁月是无形的,而汉字却是有形的,有形的汉字记录下了中国漫长的时光岁月与无尽的文明之思。从汉字入手来品味老子《道德经》中无法抗拒的关于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去理解老子眼中虚无缥缈的时光岁月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解读老子思想的新尝试,甚至也许是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万物依时而生,而时光岁月却从不主宰万物,但万物必须以时光岁月为归依。

人作为万物之一,离不开时光岁月,却无法抗拒时光岁月,只能依照时光岁月的法则生活。人、生活、社会、文明都离不开岁月,岁月会给我们的顺从带来美好的回忆,也会给我们的不逊带来痛苦。虽然,老子眼中的岁月存在于几千年前,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受用,既可安抚受伤的灵魂,亦可修复满是创伤的社会。无怪乎有人曾说:“多听听老子的话好处很多。不少人往往伤痕累累之后才能体会老子的话,我们可以少一点伤痕了。”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当年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承诺。虽然我并不喜欢胡,但我很喜欢这句话,喜欢这句话宁静、恬淡的生活态度。并且,我也一直认为,这也是千年前的老子对生活的憧憬。而今阅毕《老子的岁月》一书,不知作者李工有先生在写完这部大作之时,是否与我想的一样:岁月静好,现世可安稳?

猜你喜欢
林语堂老子万物
万物皆可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万物生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探访林语堂故里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智者老子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