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地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2012-07-12 02:06祝亚雯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分形安徽省规模

祝亚雯

(池州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池州,247000)

旅游地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系统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众多研究集中在旅游地空间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格局分析,主要是对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研究;二是时间演变研究,主要是对空间结构变异和空间结构演化问题的研究。而旅游地等级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旅游地规模的层次分布。研究区域旅游地规模结构有助于揭示旅游地规模分布规律及发展演化规律,为旅游产业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城镇体系系统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5]。近几年,利用分维数来研究旅游空间结构的学者越来越多[5-9]。文章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2011年关于巢湖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暂不考虑)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对旅游地规模结构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安徽省旅游地规模的分布规律,反映旅游地体系从大到小的序列与规模的关系。

1 安徽省旅游地的现状分析

1.1 安徽省旅游发展概述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位于长江、淮河中下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对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产业地位不断提高。目前安徽已形成大皖南国际性旅游区、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和新皖北区域性旅游区的发展格局,建成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工农业示范点、世界遗产地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体系。2010年,安徽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先后策划组织开展八大国内活动及三大境外活动,共接待入境游客198万人次,同比增长27.1%;接待国内游客1.5亿人次,同比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1150.6亿元,同比增长 26.7%,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38%。

城市是旅游的综合载体,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旅游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文章选取17个地市行政单位为旅游地研究对象,其中有8座优秀旅游城市,分别是合肥市、黄山市、亳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铜陵市和池州市。

1.2 安徽省旅游地规模等级结构特征

旅游首位度反映了区域旅游地的规模结构和旅游人数集中程度。借鉴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的城市首位度,可计算出安徽省旅游首位指数,包括两旅游地指数、4旅游地指数和11旅游地指数。

其中,Pn表示按旅游人数规模排在第n位的旅游地旅游人数。

2010年,在安徽省各地市中,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的有两个城市,即黄山市和合肥市,占了全省的28%,超过1000万的有四个城市,占了全省近一半的份额;国内旅游人数在500万—1000万之间的城市有十个,其余三个都是500万以下。2010年全省17个地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安徽省各地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由此,根据表1,可计算出安徽省旅游地首位指数, 分别是 S2=1.05,S4=0.42,S11=0.43。 按照位序—规模原理,正常的两旅游地指数为2,而4旅游地指数和11旅游指数为1,是规模结构的理想状态。但安徽省旅游地规模首位指数远小于这个标准,首位度偏低,首位分布不明显。其中,4个城市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占了全省总旅游人数的49%;14个城市旅游人数超过500万,占了全省总旅游人数的92%。黄山市作为第一位旅游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拥有高品位、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具有绝对领先的优势,是典型的旅游型城市。随着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的讲话,至此拉开了安徽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序幕。但另一方面,第二位旅游地的合肥,同时也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其旅游发展势头不能忽视。由此可见,黄山—合肥双核的旅游发展格局降低了首位指数,旅游地规模分散,高位次旅游地不突出。

2 安徽省旅游地体系的分形研究

2.1 研究方法

分形(Fractal)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新理论。它主要研究和揭示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所隐藏的规律性、层次性和标度不变性,其本质特征是自相似性[10]。

安徽省旅游地规模分布具有自相似性,即满足分形的特征。而旅游地的接待旅游人数可以反映旅游地的旅游规模,能够显示出旅游地位序——规模分布的规律。对于一个区域的旅游地若给一个旅游人数尺度r取度量,则旅游人数大于r的旅游地N(r)与r的关系满足: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将其转化为:lnN(r)=A-Dlnr,A为常数,D为分维,表征旅游地规模分布特征。

2.2 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考虑到数据的易获取性,故文章采用安徽省2003年—2010年17个地市的国内旅游人数数据,以△r=50(万人)来取人数标度r,可以得出一系列点对(r,N(r)),再以 lnN(r)为纵坐标,lnr为横坐标做散点图,然后用线性回归进行模拟。由模拟的结果可见(图1),相关性较好。

图1 2003年—2010年安徽省旅游地规模等级结构散点图

根据模拟的结果可知,可以得出:

1)2003年,分维值 D=0.9532<1,说明安徽省旅游地规模分布较为分散,旅游人数分布差异程度大。

2)2004年—2010年,分维值 D 均>1,说明安徽省旅游地规模分布是比较集中的,旅游首位效应不明显,旅游人数分布差异程度小。这也验证了首位指数的有效性,首位旅游地垄断性不强。

3 旅游地体系规模结构的分形特征分析

(1)2003年,旅游地体系规模分布较为分散。黄山市依托黄山风景区,作为安徽旅游的先导者,在全省旅游中一枝独秀,首位旅游城市垄断性强。

(2)2004年之后,旅游地体系规模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黄山市、合肥市、安庆市和池州市。黄山市和池州市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而合肥市是全省最主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其和安庆市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城市坐拥丰富的资源、较好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得它们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安徽省旅游地体系规模分布比较集中的主要原因。

(3)此外,安徽省其他部分城市受到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旅游发展缓慢,旅游规模较弱,其中,在2009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铜陵和淮北,两个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之和还不及第一位序的黄山30%。对于这样的城市,其旅游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虽然缺乏旅游资源,但是发展旅游业不失为一条城市转型的道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安徽省旅游地体系规模分布由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发育尚不成熟,首位效应不突出,目前不是最优的规模结构。

4 发展对策

(1)坚持分类指导,完善规模等级。对于第一位次的黄山市,旅游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应重点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在全省旅游地规模等级结构中的首位地位,完善规模等级。对于位次靠后的皖北旅游地,旅游发展虽然在持续升温,但与皖南旅游地的差距依然很大,应重点推进资源整合,促进皖北旅游互动、区域和谐发展。

(2)积极发展皖江城市带,迎合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积极发展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不仅迎合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需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辐射转移,还可以带动安徽省南北平衡发展,形成南北资源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现代服务业有别于一般的传统服务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行军,应与文化、体育、商务、农业、工业、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面,培育新型旅游产业集聚区。

(3)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型城市无论是资源开采业,还是资源加工业,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逆性,其发展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资源储量、品味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出现主导资源濒临枯竭的局面,造成经济持续的衰退。因此,必须要打破原有的资源约束,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元化的经济产业,特别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淮南、淮北、铜陵和马鞍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无论是旅游要素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的依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5 结论

文章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对旅游地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分析,得出安徽省旅游地体系规模分布由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发育尚不成熟,首位效应不突出,并针对现有特征,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制定合理的旅游地体系发展对策,对促进全省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陈彦光.城市体系KOCH雪花模型实证研究—中心地K3体系的分形与分维[J].经济地理,1998,18(4):33-37.

[2]陈彦光,刘继生.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和分维[J].人文地理,1999,14(2):43-48.

[3]岳文泽,徐建华,颉耀文.甘肃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模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1):16-20.

[4]吕祯婷,焦华富.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研究[J].世界经济地理,2008,17(3):107-112.

[5]付建新,薛静.青海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1):1-3.

[6]戴学军,林岚,许志晖等.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2):244-250.

[7]杨国良,游勇,李海燕.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63-973.

[8]戴学军,丁登山.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关联维数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景区(点)系统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1):180-185.

[9]许志晖,戴学军,庄大昌等.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J].地理研究,2007,26(1):132-140.

[10]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92-393.

猜你喜欢
分形安徽省规模
成长相册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感受分形
分形之美
分形——2018芳草地艺术节
规模之殇
分形空间上广义凸函数的新Simpson型不等式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