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2-07-13 05:55朱晓华
教育界·上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朱晓华

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必须要有创新教育的氛围。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性、独创性、新颖性的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中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教育,就要有灵性激荡的创新氛围,这种氛围表现为师生之间的讨论问题、解决疑难是平等的,有疑必问、有观点必亮、有意见必提,这样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主动求知,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使学生积极求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创新的前提与核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出来,他就成功了一半。(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3)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大力开展阅读课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三、 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现代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和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从而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是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绝对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走下“圣坛”,与学生共学,让学生唱主角,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鼓励学生发表“独见”,提倡学生“七嘴八舌”地展开争论 ……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可启发学生想象:“假如孔乙己生活在当今社会又是怎样的结局?假如孔乙己站在你的面前,你将如何对待他?” 然后让大家展开热烈讨论,学生就会得到多少种完全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我劝他勤劳致富;有的说,我批评他好喝懒做;有的说,我教他学会做人……这些大胆的设想就显得不落俗套,标新立异,这种种观点就是创新思维的“果实”。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摘、尝这样的“果实”,给自己给别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其实,大家都知道,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大胆设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要鼓励有创新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领悟、去思考,不但使学生读懂课文,而且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

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教师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爱思、会思、多思、善思、深思,还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恰当的钥匙,开启不同学生各自的“密码”,引领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课堂上要努力启发学生质疑,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对课文的词句和思想内容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哪怕是一点点创新的火花,我们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让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开放性,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可以点燃创造性火花的因素,因为课本的美文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同时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光辉。由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的因素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比如,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总之,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既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实践。只要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坚持走下去,就能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就能为创新教育改革铺就一条新路,教育现代化的春天就能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