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美学教育的方向和任务

2012-07-13 05:55朱少斌
教育界·上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观审美美学

朱少斌

【摘 要】当我们确认了美的本质是符合主体愿望的客体信息后,对美育就会有一种新的诠释,当代的美育方向和任务就要从发展美育、开展普及美育活动做起,就要从改变传统的美育观念做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寻找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美学 美育 审美 审美观

社会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被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发展阶段,而人类理想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是一个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而当代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的物质财富还不充裕,人的发展更是参差不齐,美育的任务更加艰巨。“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为了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美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免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要帮助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们的创美、创新的能力,塑造一个完美的人格。具体说来,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所谓审美观,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以及人们对客体的一种感受能力。它是从审美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审美观念的系统化、对象化。审美观是在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它们的关系是一个双向制约的过程。审美观主要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审美情趣又称审美趣味,是以个人爱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审美情趣来源于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素质,审美情趣又决定着人的审美标准。正因为审美情趣对人的审美观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

二、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平,鉴赏者个体的审美能力更是需要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与生活实践中培养与提高。正如毕加索的画一样,一般没有接受过美育的人无法理解画家在画中更深层次的含义。

一个国家、社会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往往是体现在大众的审美水平和能力上,只有大众的审美水平和素质提高了,社会的整体审美水平才能提高。而大众的审美水平的提高不能像艺术院校的学生那样长期专门培养,而是要引导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和提高大众的感受美的能力。

三、培养审美创造力, 张开思想的翅膀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和体现。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创造能力,正是人的这种创造力,使得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美的创造活动是人类创造活动中的高级活动,所谓审美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正如马克思认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人的审美创造力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在审美实践活动与艺术创造活动中,人的爱美的天性、创造的天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塑造完美的人格、展现时代精神

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核心的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就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真、美、善的统一,主张通过“诗教”和“乐教”来培养和造就完美的人格,从而达到“仁者爱人”的精神境界。德国近代启蒙运动思想家席勒,极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人性的分裂,恢复人的自由和完整的天性,培养理想的人和完美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层次,生理需要归纳为低级需要,将人的精神需要归纳为高级需要。在马斯洛看来,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更加重视“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富有崇高理想的人完全可以克服物质需要或生理需要的不足,并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精神需要和审美的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因此审美的需要是塑造完美人格的终极目标,毫无疑问,美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格,展现时代风貌,从而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审美观审美美学
印花派对
纯白美学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