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2012-07-13 05:55罗太芬
教育界·上旬 2012年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

罗太芬

【摘 要】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生自觉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绝大部分学生连课外读物都没有,更谈不上坚持课外阅读了。教师应该这样做:推荐优秀读物;通过课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读书活动的评比交流;以名人的读书事例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外 阅读 兴趣 培养 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指导是“精读”的话,课外阅读则是“博览”。吕叔湘先生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而广泛阅读。

而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生自觉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仅占16%,课外阅读半小时以内的占34%,基本上没有阅读的占50%。学生所拥有的读物少。90%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40%的学生读的课外读物仅仅是作文选,有20%的同学家无任何一本课外书。

二、阅读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一旦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阅读兴趣的激发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推荐优秀读物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读书欲望,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首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如《安徒生童话》《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二)通过课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情”是一切“行”的原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诱发其内因,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

1.利用读物本身调动学生的情感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可利用读物本身优势,坚持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乐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利用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对阅读怀有极高的热情,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教师的这种阅读习惯必能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外露来感染、影响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效应。因此,教师应该读一些经典作品,更要读儿童文学。教师品读儿童文学,既能找到一条与孩子沟通的捷径,又能及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教师声情并茂渲染的故事情节就会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动的情感世界里。

(三)进行读书活动的评比交流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例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四)以名人的读书事例树立榜样,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兴趣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