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2-07-17 05:32冯新生
中外医疗 2012年18期
关键词:级者类药物进展

冯新生

河南省直第二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随机抽取到我院就诊的脑梗死临床确诊患者病例84例,在将其分为A、B两组后,每组42例。在A组中有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32~69岁间,平均年龄为52.3岁;在B组中有男23例,女19例;年龄在31~67岁间,平均年龄为54.2岁。以上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间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临床检查后得以确诊。

1.2 方法

将所抽取84例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A组,给予非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另一组为B组,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Ⅰ级: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存在轻微神经障碍,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Ⅱ级: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存在中度病残,基本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Ⅲ级: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存在重度病残,对正常生活和意识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Ⅳ级:植物人;Ⅴ级:死亡。

1.4 统计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知,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为Ⅰ级者10例,为Ⅱ级者11例,为Ⅲ级者8例,为Ⅳ级者7例,为Ⅴ级者6例,B组患者治疗结果为为Ⅰ级者12例,为Ⅱ级者14例,为Ⅲ级者11例,为Ⅳ级者3例,为Ⅴ级者2例。显然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并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经统计得出,A组患者在发病时的NIHSS评分为(4.32±1.38)分,进展终止时为(8.07±2.84)分,结束治疗时为(3.94±1.36)分;B组患者在发病时的NIHSS评分为(4.27±1.42)分,进展终止时为(9.26±3.16)分,结束治疗时为(3.22±1.21)分。 显然 B 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进展终止时和结束治疗时均较A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经统计我们发现,A组患者治疗前水平为(11.64±1.42),治疗后为(9.27±2.24);B 组患者治疗前为(11.33±1.87),治疗后为(5.66±3.08)。显然B组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大于A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发病时 进展终止时 结束治疗时A组B组42 42 P值4.32±1.38 4.27±1.42>0.05 8.07±2.84 9.26±3.16<0.05 3.94±1.36 3.22±1.21<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组B组42 42 P值11.64±1.42 11.33±1.87>0.05 9.27±2.24 5.66±3.08<0.05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障碍所引起的局部的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的病症。在患有脑血管疾病总人数中的患有脑梗死的人数大约占据80%,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以下为他汀类药物对该类患者神经功能的几种保护机理:①能显著增强患者机体内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生物活性,并且可以显著升高其mRNA的水平。②对于兴奋毒性对神经系统所产生的损害可以产生抵抗作用。在体外进行培养的神经原系统中,加入一些适量的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减轻用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毒性损害程度;几种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采取相同剂量时的比较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的抗兴奋毒性作用效果更加的显著。③抗炎作用十分理想。④氧化作用十分理想。利用他汀类药物对患有该病的患者予以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机体的脂蛋白氧化以及自由基损伤情况,还可以对超氧化物的歧化酶活性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⑤对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起到显著的抑制效果。

总而言之,给予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进行早期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扭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NIHSS评分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

[1]李森,范爱琴,冯书现,等.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猜你喜欢
级者类药物进展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