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问卷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的临床研究

2012-07-19 05:09徐瑞英
中外医疗 2012年30期
关键词:冠心病状态病人

徐瑞英 王 岩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阜新 123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作为一个负性生活事件,患者不可避免会产生恐惧、紧张甚至焦虑的心理。临床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及预后[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护理对介入治疗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2007年4月—2011年5月在该院行介入治疗的136例患者,了解病人的不良心理状况,对照分析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该院行介入治疗的病人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调查干预组,对照组 66例,男 34例,女 32例,平均年龄(63.2±11.3)岁;干预组 70 例,男 36 例,女 34 例,平均年龄(62.5±12.7)岁。

1.2 排除标准

有精神疾病史、有意识、行动障碍、智力缺陷及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心理状态评定 两组于介入治疗前及出院前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自评;得分高于50分提示可能有焦虑症状。见表1。

1.3.2 心理干预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调查干预组则于术前进行相关问题问卷调查,见表2。分析病人介入治疗前后所关心的一些问题,针对病人具体问题采取强化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医疗环境干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适当限制家属探视,指导患者通过听广播、看书报和听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放松情绪;②科普信息干预: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层次和认知水平,利用网络、科普书籍等提供治疗和康复有关的信息;③社会亲情干预:作好家属工作,指导家属如何给予患者理解、支持、关怀、安慰和鼓励让他们共同参与心理干预。

1.3.3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焦虑症状),检验调查后强化干预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分析,进行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焦虑自评结果

对照组术前有焦虑症状者36例(54.5%),调查干预组术前有焦虑症状者39例(55.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 见表 1。

2.2 调查干预组问卷结果

调查干预组有焦虑症状者主要担心的问题依次为:①支架再狭窄(25.6%);②可能出现并发症(21.3%);③术后药物不良反应(16.3%);④手术的效果(15.6%);⑤手术费用(11.6%);⑥支架植入术后异物感(9.6%);⑦支架移位、塌陷(7.3%);⑧对手术过程不了解(5.3%);其余问题不足3%。

2.3 术后焦虑自评结果

对照组术后有焦虑症状者24例(36.4%),调查干预组术后有焦虑症状者11例(15.7%),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有改善,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调查干预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治疗后对比,调查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焦虑自评对照[n(%)]

3 讨论

随着PCI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其已成为诊治心血管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但它毕竟是心脏微创手术,费用昂贵,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且病人经济和认知情况等存在很大差异,介入手术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可通过大脑皮层、大脑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到下丘脑,产生皮层感觉,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紧张等心理障碍[2]。研究显示,PCI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达52.1%~63.4%[3],该研究中,两组病人焦虑状态者占54%,与以往研究一致。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冠心病介入治疗作为负性事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改变,进而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影响术后康复[4]。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5]。放松反应[6]是下丘脑的基本反应,可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减少,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术后并发症也减少[7]。该研究中强化医疗环境干预,使病人处于充分放松、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情绪与行为产生的决定因素[8],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该研究通过科普信息干预,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与病人交谈,挖掘导致病人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心理机制,为病人提供适宜的科普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疏导,帮助纠正错误认知,改善其心理状态。

由于受疾病预后的影响,病人容易产生负面消极反应,Rozanski等[9]研究发现,缺乏社会亲情支持可以使冠心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2~3倍。所以,家属的态度对病人心理状态会产生很大影响[10]。该研究中,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社会亲情干预,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

由于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往往能获得患者更大程度上的依从[11],护理人员可以剖析患者心理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在该实验中,现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患者所关心问题有详细而精确的了解,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证实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焦虑状态。

[1]Ben-Zur H,Rappapart B,Ananar R,et a1.Coping strategies,life style changes,and pessimism after open-heart surgery[J].Health Sociwork,2000,25(3):201-206.

[2]Sullivan MD,LaerDix AZ,Pertus JA,et al.Depression predicts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for 5 years 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J].Psychosom Med,2003,65:229-236.

[3]汤毓华.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1990(2):38.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2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235-238.

[5]Ferkch AK,Schwaum JA, Fridd J,et a1.For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Depression an antecedent to heart disease among women and men in the NHANES I study[J].Arch Inter Med,2000,160(8):1261-1268.

[6]吴军发,白玉龙,吴毅,等.放松技术[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2l(2):67-69.

[7]朱熊兆.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3):181-126.

[8]李雪英.PTSD的认知理论及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1999,7(2):125-127.

[9]Rozanski A,Blumenthal JA,Kaplan J.Impact of psychosocialfactor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Circulation,1999,99(16):2192-2217.

[10]Robert Swenson.Influnece of Depression nad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Senralineon Quality of Life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m J Cardi01,2003,92:1271-1276.

[11]Sundin O,Lisspers J,Hofman C,et a1.Comparing multifactorial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and management in coronary risk reduction[J].Int J Behav Med,2003,10(3):191-204.

猜你喜欢
冠心病状态病人
谁是病人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