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优化采气井站作业制度——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全面建立“中心站”管理模式

2012-07-19 11:56余刚方进王强黄勇雷琳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中心站气井气田

□文/余刚 方进 王强 黄勇 雷琳

重庆气矿企管法规科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结合气田生产管理实际,以技术进步为保障,以创新管理为手段,在后期开采气田、地面工艺采用自动化系统的试采和稳产气田中,创新实践“中心站”管理模式,在保证安全、平稳生产的情况下对采气井站采取无人值守的方式进行管理,使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得以缓解,生产作业制度得以优化,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采气井站作业制度的优化和探索

“中心站”管理模式

中心站管理模式是基于采气井站轮班作业制度基础上的创新举措,其基本思路是以气田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大的集气站或增压站管理该气田周边采气井站,在定期巡检确保井站生产资料录取的基础上优化巡检周期,简化井站生产工艺流程,以技术保障降低安全风险和节能降耗,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井站劳动生产率。

以重庆气矿沙罐坪气田为例,该气田有10个采气井站,共40名员工,分甲、乙两班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轮班作业。2007年10月该气田实施中心站管理模式,成立了罐6井中心站,对该气田的10个采气井站进行统一管理。中心站为采气井站班组,其主要是负责所辖井站资料的录取和汇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般性故障处理、气井动态分析等。罐6井中心站有员工14名,按7人/轮班,其中巡井人员4人(主要负责井站现场操作及资料录取)、巡管1人、巡线1人、值班1人(主要负责资料收集填写和上报、日常事务管理)。另外值班司机1人,分甲、乙两班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轮班作业,40名员工中其余26名员工则由重庆气矿统一调配。该气田的10个采气井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对以前每座采气井站都有人值守的作业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

中心站资料录取和巡检周期

由于正常生产气井一天的生产数据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中心站所辖采气井站的资料录取和巡检周期为每天1次,改变了以前每两个小时就要录取生产数据和巡检设备的作业制度。

中心站管理保障措施

技术保障

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综合考虑站场工艺设施、工艺参数及运行参数,实施站场地面工艺简化和配套设施改造。

分离器自动排污改造。针对手动排污装置,产水量大的井站实施自动排污改造,安装气动电磁阀、液动电磁阀或疏水阀自动排液系统;产水量小的井站可不改造,在巡检时进行排污。

泡排装置自动加注改造。对部分需加注泡排剂辅助生产的产水气井,对泡排、消泡泵安装定时器实现自动启停,对消泡剂配液罐增加自动搅拌的功能;在条件具备的区域,实现气田集中消泡。

调整计量管理模式。按照各气井生产情况和对生产数据录取要求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整改措施:一是转变计量观念。强调气田总计量,弱化单井计量。对单井可利用现有计量设施在巡检时录取计量数据。二是对气田总计量点、重要井站和生产异常井进行计量改造,实现自动计量改造。

制度保障

修订完善井站管理制度。按照《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井站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2007年重庆气矿对《重庆气矿井站生产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了《重庆气矿井站生产管理办法(2007年版)》和《重庆气矿井站优化简化指导意见(试行)》。《重庆气矿井站优化简化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巡检井站、中心站的分级分类及井站生产管理制度,对采气井站的资料录取周期、巡检周期及汇报制度等进行完善。

为加强对无人值守生产站场的安全规范管理,重庆气矿制定了《无人值守场站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巡检井的安全标志、标识与安全提示;明确了巡检井安全管理要求,根据井口压力与产地层水等情况确定巡检周期;强调了设备管理、安防设施管理、资料管理及准入管理;对生活、生产水电气的管理做了具体规定。

调整调度指令下达执行及信息反馈方式。实施中心站管理后,重庆气矿调整了生产数据的上传和调度指令的下达方式,作业区(运销部)调度指令只下达到中心站,不再下达到片区内的采气单井站。指令执行及信息反馈中,片区的汇报必须由中心站执行,各巡检人员在巡检中发现的问题、采气井站的生产、操作动态先汇报中心值班点,中心值班点汇总后再各向单位调度室汇报。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保障中心站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重庆气矿结合气田管理实际,一是制定了“技术干部、生产骨干驻站+车辆值班”的管理制度,确定了每周(或十天、半月)进行轮换的值班管理方式;二是鼓励技术干部跨专业、多领域学习,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干部;三是切实抓好操作员工技能等级鉴定,鼓励多工种取证,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

中心站管理实施步骤

前期调研阶段。对拟进行中心站管理的采气井站的生产状况、生产管理制度、安全风险、人员状况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摸排试验。

模拟运行阶段。对条件具备的气田,由作业区(运销部)编制试运行方案并进行有效性评估。先建立“中心站”进行模拟巡检,单井站留一人值守,只负责井站安全和突发情况的处理,其余工作由巡检人员或管道保护工完成。模拟运行阶段,将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工艺不适应节点,及时进行管理措施的调整及工艺适应性改造。根据运行情况,人员逐步充实到“中心站”。

试运行阶段。编制“中心站”管理正式实施方案并报重庆气矿相关部门审批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将实施“中心站”管理后的富余员工,通过采取针对性培训,向开发新区转移或充实重点井站及管道维护工作中,调增增压操作工与管道保护工,以实现现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与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标。

推广运行阶段。在试运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教训,在其他气田进行推广运用。

中心站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人力资源需求与结构性缺员的矛盾部分缓解。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底,气矿设置了18座“中心站”,覆盖单井采气站(集气站)142座(单井163口),由293名员工值守,盘活人力资源200人。缓解了重庆气矿操作员工的需求压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员不增、产量稳定、操作员工结构性调整稳步推进的管理要求。调减下来的200余名采气工,经过严格培训后,可缓解气矿2至3年生产一线的人力资源缺口矛盾。不仅如此,还通过实施转岗培训和鼓励员工参加多工种取证等强化技术培训,促使员工掌握了多种技能,储备了大量人才,有效缓解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采气井站作业制度得到进一步优化。“中心站”管理模式是充分运用现有成熟采气开采技术和其它行业成熟的自动控制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减少或降低人工工作量,从而实现由有人值守转变为无人值守,突破了传统采气井站管理模式,并使生产数据的录取周期和生产设备的巡检周期得以优化。实施“中心站”管理是重庆气矿生产转型时期依靠技术进步,继井站分级分类管理、轮班作业制度后,优化采气井站作业制度的又一次探索。

井站劳动效率与管理水平得以提升。通过“中心站”的“集中”管理,员工岗位工作量构成更趋合理,引导员工主动学习油气行业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综合技能水平与履职能力,井站劳动效率与井站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节能降耗工作效果明显。实施“中心站”管理后,其所辖的采气井站从以前的有人值守变为无人值守,无人值守井站以前员工消耗的生活用气、用电、用水等都停用,使采气井站水电气的消耗大幅度减少,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生产成本支出更加合理。“中心站”管理模式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应对点多、面广的形势,在井站能耗、材料、维修等方面费用有所降低,但人员差旅费、车辆费用、看护费用增加,井站工艺调整、站场安保措施完善等一次性费用投入较大。但从重庆气矿长远发展目标上看,管理的重点突出,对采气无人值守井站的设备进行简化优化后可使大修及维修费用降低,使成本支出更加合理。

党群与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提升。“中心站”管理坚持与井站标准化建设、“五型”班组创建相结合,把分散的一线人员集中到“中心站”,并在“中心站”成立党小组和工会小组,定期开展党小组活动和工会活动,改变了过去单井党群工作开展单一、党群信息接受单一的被动局面,党群工作在“中心站”管理模式的实施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丰富了员工文娱生活。重庆气矿在“中心站”建立了集体食堂、会议室和学习室,添置了相应的生活用品和文化娱乐设施,对井站实施全面绿化,使井站基本建成了“公寓式”、 “花园式”的家园,这不仅解决了员工生活不便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中心站气井气田
更正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一带一路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营产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