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片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2-07-19 03:20邓小进
化学教与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邓小进

(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3)

高三化学复习片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邓小进

(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3)

新课改引发了一场教学的变革,观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转变。基于考情、校情、教情、学情的研究与分析,几年来我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积极实践片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片段教学,即教师选取学生的疑难困惑点、易错易混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5到10分钟的教学片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片段教学要体现知识性、综合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本文基于片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感悟,现概述如下。

设计意图过氧化钠是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其主要性质由其中负一价的氧来体现,本节课旨在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负一价氧的认识,以便更好的掌握化学反应原理,解决高考中遇到的问题。画面 画面说明 视频、音频效果及操作说明 教师讲解1左上角放一个标识左上角放一个标识:新课程高三复习右上角任选一个化学结构式体现化学特征,以此作为封底。从左自右渐辅出负一价氧的故事,从屏幕下方缓缓升起小标题:存在、被氧化、被还原、自身歧化2存在问题1:画出过氧化钠的电子式。Na+[×˙O¨∶×˙O¨∶×˙]2-Na+点击按纽3从屏幕下方缓缓升起小标题:同学们负一价的氧很有意思,它处在氧的中间价态,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一般体现强氧化性。当它遇到强氧化剂时体现还原性,遇到还原剂时体现氧化性。当遇到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歧化反应,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点存在则从第一屏到第二屏的切换方式:从屏幕左上角向右下角渐铺、左上角来源点击出现答案给出答案很简单,思考问题的方法很重要,两个钠可以提供两个电子,每个氧缺2个电子,各得一个后还各缺1个达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两个氧必须共用一对电子。据此画出其电子式。点击被氧化则从第一屏到第三屏的切换方式:从屏幕左上角向右下角渐铺左上角出现被氧化被氧化问题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用醋酸溶解碳酸钙: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 C.用氯酸钠的酸性溶液与H2O2作用制取ClO2:4ClO3-+4H2O2+4H+=4ClO2↑+3O2↑+6H2O D.用硫酸酸化的桔红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与乙醇作用生成乙酸和草绿色三价铬,可用于检测是否酒后驾驶:2Cr2O72-+3C2H5OH+16H+→4Cr3++3CH3COOH+11H点击按纽(主页)返回点击出现答案同学们在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前后元素是否守恒,很容易漏选C,造成失分,如果您对负一价的氧有深刻认识,它会帮助你解决问题。此时的双氧水中负一价的氧遇到了强氧化性的酸性氯酸钾。它要体现还原性,导致其化合价降低变为0价的氧。所以前面8个负一价的氧后面生成的氧气应该为4个,所以C错误。

一、在实践中摸索

1.用PPT呈现片段教学

案例1:负一价氧的故事

被还原问题3:请写出过氧化氢和硫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H2O2+S2-=S↓+2H2O 4点击按纽(主页)返回同上出现被还原点击出现答案本题中硫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当负一价的氧遇到其时体现氧化性。书写方程式的一般方法,首先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硫离子被氧化为硫单质。负一价的氧被还原为负二价,应该为氢氧根或者为水,此时要看周围的环境。因为双氧水一般处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所以判断生成物为水。如何根据三大守恒配平。自身歧化问题4:写出过氧化钠和水,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的?52Na2O2+4H2O=4NaOH+O2 2Na2O2+2CO2=2NaCO3+O2点击按纽(主页)返回左上角自身歧化点击出现答案当负一价的氧遇到遇到水时水中的氢为最高价态不能被氧化,水中的氧为负二价和负一价的氧间无中间价态。此时负一价的氧只能发生歧化反应,其中一个变为负二价,一个变为0价。所以把该反应看着过氧化钠,首先分为氧化钠和氧气,如何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同样过氧化钠遇到二氧化碳可作同样思考。

PPT做成的化学教学课件能够具有强大的灵活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并且兼具直观性和趣味性;课堂上随时可以使用,课后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用化工生产流程图展开片段教学

案例2:碳酸钠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工业生产的过程,本片段可设计的问题有:①原料的选择(钠离子选择便宜的原料氯化钠,碳酸氢根离子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碱(氨水)反应制得);②反应的原理;③试剂添加的先后顺序(先通二氧化碳还是氨气);④循环使用的物质;⑤二氧化碳、氨气的来源等。通过本片段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碳酸钠的制备过程(知识发生、变化的过程),有效地展开了学生思维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师生互动共享片段教学

案例3:防倒吸的原理及装置

师:(我先提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倒吸现象?

生:内部压强减小导致的。

师:好!怎么预防呢?

生:可以不接触,可以在导管上接倒扣的漏斗。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导管不接触液面,氨气的尾气处理用了倒扣的漏斗。

师:倒扣的漏斗用了什么原理?

生:增大接触面积,使倒吸困难。

师:还有什么仪器可以增大接触面积?

生:干燥管。

师:不接触会导致气体泄漏,引起污染,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氨气的防倒吸中可以用四氯化碳使气体不直接接触水。

师:非常好,退一步讲如果已经倒吸了怎么办?

生:可以加装安全瓶。

师:谁来总结下防倒吸的方法。

生:1.不接触;2.增大接触面积使倒吸困难;3.加装安全瓶。

师:给出部分防倒吸装置,让学生感悟。

通过师生共同摸索,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去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式教学片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同时能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因为只有有了信心才能产生行动,有了行动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4.利用生活经验支撑片段教学

案例4:漂白性知识

化学上的漂白性是针对有机色素的。而漂白的方式又有多种,学生经常会概念不清,我们可以采取片段教学,让学生先想象如果水中有有色的物质你怎么使水褪色。这时候有人会提到把有色物质捞走,或者利用化学物质与有色物质发生反应变成无色等。此时再讲解活性炭的吸附、强氧化剂的漂白、二氧化硫针对品红的化合就顺利成章。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强氧化性对对手没有选择性,而化合不是谁和谁都可以的。此时可以讲清二氧化硫漂白品红的好景不长。通过这个片段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和生活是相通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角度。

5.突出学科思想彰显片段教学

案例5:等同处理在化学中的应用

(1)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4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以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5%(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本题可以考虑先等质量混合得到45%的硫酸,然后再把多余的50%的硫酸混进去,此时利用平均思想得出结果应该大于45%。

(2)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二氧化氮,平衡后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 )(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直接考虑二氧化氮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四氧化二氮也增加,不太好判断。可以考虑先将二氧化氮放在别的容器中可以达到和原容器中等效的平衡。再把它压入原容器中,如果不移动体积分数不变,但此时压强变大,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变小。

在化学的很多问题中,我们要得到一个结果,而利用题目所给的过程很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过程,往往得到结果要容易的多。

6.凸现学生主体丰富片段教学

案例5: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理解

在学生已有对原子轨道认识的基础上,给出三个例子:氨气、三氟化硼、二氧化碳。电子对带负电出现相互排斥同学们都能接受,而排斥之后的空间构型可以想象,而简单的原子轨道对接很显然不能解释。这时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最后得出三种轨道杂化方式顺理成章。然后再判断某些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方式也变得很轻松。这种片段教学适用于化学中的好多理论和公式(如碰撞理论、克拉贝龙方程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好像节约了时间,但往往多次讲解学生还不能理解,事倍功半。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过程,自己得出一些想法不仅教学效果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

二、在反思中完善

笔者连续四年在高三,不同内容、多种呈现方式的教学片段在不断累积和改进中。片段教学遵循短小精悍、自成一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片段教学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在反思中不断完善。

1.片段教学的现实意义

传统高三化学教学分为三轮,一轮重双基,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卷训练。而新高考模式下课时大量减少但教学内容却有所增加。要完成三轮复习已经不可能,所以在课改之初很多地方提出课时不够的问题。那么在新高考形势下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大胆改革,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高考都是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即一轮复习的同时就增加综合卷的训练。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及时介入片段教学,近几年我校的高考A级率达到75%,B级率达95%。片段教学让课堂增添了变数和活力,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片段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二次建构知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片段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大大的提高。

2.片段教学的主要特点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片段教学本身是一个微型的课题,切入口小,每个教学片段都涉及到学习最核心的问题,都指向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让学生短时间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收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树立了信心。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片段教学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可以针对一个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方法的体悟。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3)重在参与,贵在引导

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追寻结果的时候忽略了精彩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理解,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有序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片段教学侧重于发现问题的本源,重视教学的过程。如案例4中漂白性的问题,如果教师仅仅是讲解有这么3种漂白的类型,学生很容易遗忘,但片段中换了一种思路,教师恰当引导,给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得出漂白可能的方法,然后对号入座,这种知识是建立在学生的元认知的基础之上,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不易遗忘。

(4)随机介入,灵活运用

片段教学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所以可以选择在复习中突出重点,也可以在综合卷讲解中遇到问题及时插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还可以将PPT提供给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如碰到学生对杂化轨道认识不充分我可以立即介入案例5帮助其学习。学生头脑中的片段多了之后必然对知识和方法认识深刻,当碰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借鉴不同的教学片段。

3.片段教学的注意事项

(1)讲练结合,内容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个专题复习没有什么区别,它是浓缩的精华。设计教学片段时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环节如情境诱导、情绪疏导、思维引导、当堂训导等一个都不能少。

(2)收放自如,合情合理

片段教学的引入,不能唐突,要合情合理。在片段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提炼,用其中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片段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能过度扩展,但要让学生吃透其中的精髓,使其久久回味。

(3)慎重选择,及时调整

每节课根据需要插入教学片段。教者首先要对自己设计的教学片段加以研究,预先知道其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片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对于同一个难点可以通过呈现方式、例题的选择等来调整片段设计。当学生对片段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解题时遇到要用到的教学片段只需要点一点(如案例6)。总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断创新利用片段教学。

4.片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片段教学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首先切入的点是否被学生需要,设计的片段能否被学生接受。这就需要课前、课中及课后多和学生沟通,而新课改下化学学科地位的变化,导致师生课后交流时间越来越少;再有片段教学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如片段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片段与片段之间的关联还需要作进一步分析;片段教学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片段教学是一节课的亮点,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更多、更好的教学片段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学片段如同电影的画面,更容易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插入式教学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增效减负的教改目的。

1008-0546(2012)03-0052-04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4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