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地区弱膨胀土石灰改良试验研究

2012-07-26 08:04侯合明潘向丽黄志全
铁道建筑 2012年2期
关键词:水稳性侧限土样

侯合明,潘向丽,黄志全,陈 宇,王 振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目前,国内外对膨胀土改性技术的研究已进行较多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改良剂种类也较多,使用较多的无机改良剂有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有机改良剂有丙烯盐酸类、烯类和胺类等系列[1]。其中石灰改良[2-3]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改良方式。通过对禹州地区膨胀土进行室内石灰改性试验,得出掺灰后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改良效果和变化规律,确定出合适的掺灰比,要既能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压缩性,又能提高其强度及水稳性,以期为该地区的工程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与改良机理

1.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试验土样均取自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禹州段新开挖的同一土坑内,取样位置埋深约4 m。通过室内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测出其天然物性指标:天然含水率为17.5% ~18.5% ,天然干密度为 1.56 ~1.66 g/cm3,相对密度为2.72。标准轻型击实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干密度为1.69 g/cm3,最优含水率为 18.5%。液限为40%,塑限为22%,属于低液限粉质黏土;土样自由膨胀率为42%,该地区土属于弱膨胀土,作为工程地基填料必须进行改良处理。

1.2 改性机理

石灰作为改良膨胀土最常用的添加剂,它主要是给黏土中带来大量的 Ca2+和 Mg2+等离子,有效地降低了膨胀土的胀缩性,增强了水稳性和强度。阳离子交换作用,减小了水化膜的厚度,增强了黏粒间的结合力;石灰遇水生成的 Ca(OH)2,不仅形成 Ca(OH)2·nH2O水晶体,发生絮凝作用,还与土中的活性硅、铝矿物形成含水的硅铝酸钙等胶凝物,发生胶结作用;石灰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形成一种较弱钙—碳黏结物质,能使土碳化,反应生成 CaCO3,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水稳性,土体强度得到了增强。

2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2.1 试样制备

将风干粉碎后的土样和干燥的石灰分别过2 mm和0.5 mm的筛子备用。本文所定义的掺灰比(W石灰)为石灰与干土质量之比,试验选用2%,4%,6%,8%四种掺灰比进行试验。将配置好的土样用塑料袋密封焖料24 h。试样干密度及含水率均按天然状态(干密度1.60 g/cm3,含水率18%)配制,即可使试样击实度达到94%,符合工程施工要求;试样养护龄期为7 d。按上述方法制取若干环刀试样(直径61.8 mm,高20 mm)和三轴试样(直径39.1 mm,高80 mm)备用。

2.2 试验方法

为研究改性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按照《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4]进行了胀缩性方面的试验,试验使用轻便固结仪和收缩仪完成,得到胀缩性随掺灰比的变化规律;依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5],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采用固结仪进行干湿循环试验,评价改良前后试样的水稳性。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掺灰比对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3.1.1 塑液限及塑性指数

界限含水率与掺灰比关系见图1,随掺灰比的增大,液限变化较小,塑限有所增加,并非单调递增,并不像多数文献[6-7]中结果表述得那么有规律。改良后的膨胀土的黏粒含量降低,粉粒含量增大,但活跃的毛细吸力促使土粒聚合在一起,使改性土存在一定的潜在塑性,这致使弱膨胀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改性效果规律性不明显,其改性效果存在一个下限[7]。但对颗粒成分的影响依然很明显,还是能够达到降低黏粒含量的作用。

3.1.2 胀缩性

图1 界限含水率与掺灰比关系

石灰改性膨胀土最主要的目标是消除其膨胀性。由表1可以看出,随掺灰比的增加,胀缩性呈降低趋势。当掺灰比为4%时,自由膨胀率急剧下降到20%;无荷膨胀率、50 kPa膨胀率、线缩率、膨胀力也均有显著的降低;且掺灰比为4%时,胀缩性指标降低的趋势均已很平缓甚至接近水平,50 kPa膨胀率已接近为0。胀缩性试验结果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其改性效果明显。

表1 胀缩性试验结果

适量的石灰可以减少黏粒的含量,土粒比表面积减小,黏粒的亲水性降低,土的胀缩性降低;另一方面,土颗粒空隙变大,为改良土的膨胀预留一定的空间,使土体内部空隙能更多抵消土体的膨胀量[8-9]。然而掺灰量并非是越多越好,反应过剩的石灰填充于颗粒之间,将会降低土体内部对膨胀量的抵消能力[6]。掺灰比为4%时,已经可以达到消除胀缩性的目的。

3.2 掺灰比对土强度的影响

3.2.1 压缩性

压缩系数与掺灰比的关系曲线见图2。

图2 压缩系数与掺灰比关系

石灰掺入土后碳化生成的CaCO3具有较强的刚度;且石灰和水与土中大量存在的硅、铝元素发生作用,产生氢氧化钙硅和氢氧化钙铝,其过程使土脱水硬化。土的强度(刚度)的提高,降低了改性土的压缩性。如图2所示,随掺灰比的增加,土的压缩系数明显降低,使用改良土作为地基土填料时,地基的受荷变形将进一步减小。

3.2.2 无侧限抗压强度

分别对素土和掺灰比为4%的改良土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应力—应变曲线(见图3)可以得出:随应变的增大,改良试样应力增长的速度较快,刚出现峰值就出现了明显的破裂面,表现为显著的脆性破坏;素土试样破坏时没有明显的破裂面(见图4),其脆性较小。掺灰比为4%的试样相对于素土试样,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了近50%。两者干密度相同,而强度不同,这是由于改良土样黏粒间胶结力提高,石灰与土反应使土样脱水硬化使其强度增强所致。

3.3 掺入石灰对土水稳性的影响

室内干湿循环试验中,试样增湿至饱和状态,风干至与室内空气湿度平衡。通过测量试样高度变化和观察试验表面的裂缝的数量和大小,来评价改良土试样的水稳性。由图5可以看出,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试样饱和状态下的试样高度不断减小,干缩稳定时的高度逐渐变大,这两项变化趋势在逐渐变缓,其变化类似于动力学中“阻尼”现象。

图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应力—应变曲线

图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破坏后试样

图5 试样高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变化的关系曲线

掺灰比4%改良土样的胀缩幅度明显比素土的小很多。由图6可见,第一次干湿循环后,掺灰比4%改良土样较为完好,而素土试样的表面出现了显著的裂缝,试样周围出现了土颗粒及小块脱落现象。从试样与环刀之间的缝隙可以看出,掺灰比4%改良土样的侧向变形比素土试样也明显小很多。结果表明,掺灰比为4%的改良土样的水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4 结论

1)石灰对弱膨胀土液塑限的改良存在一个下限,其规律性不强,但塑性指数总体上仍呈减小趋势,黏粒含量明显降低;掺入少量石灰,胀缩性即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图6 第一次干湿循环后试样

2)压缩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明,掺灰比4%改良土的抵抗变形能力和强度均得到了提高,更适合作为地基土层。

3)干湿循环试验表明,改良土的水稳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将含水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的浅部膨胀土进行改良,将会使膨胀土地基的工程稳定性得到较大改善。

4)从室内试验的角度出发,禹州地区改良弱膨胀土的最佳掺灰比为4%。室内确定的最佳掺灰比以及对改良机理的分析,可为工程实践复杂条件下的现场改良试验提供参考。

[1] 王保田,张福海.膨胀土的改良技术与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卢炜,周永明.荷关高速公路采用生石灰粉处理软弱地基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8(7):72-73.

[3] 刘汉东,李维朝,陈宇.膨胀土路基石灰改性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报,2006,27(2):76-78.

[4]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GBJ 112—8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T 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6] 谭松林,黄玲,李玉花.加石灰改性后膨胀土的工程性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3):421-425.

[7] 张小平,施斌,陆现彩.石灰改良膨胀土微孔结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3,25(6):761-763.

[8] 程钰,石名磊,周正明.消石灰对膨胀土团粒化作用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8,29(8):2209-2214.

[9] 杜红伟,谢玉辉,张弛.南阳地区中弱膨胀土的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0(8):107-109.

猜你喜欢
水稳性侧限土样
柠檬酸对改良紫色土中老化铜的淋洗研究
复合固化材料固化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土壤样品采集、运送与制备质量控制的实践操作
室内常规土工试验试样制备问题分析
废旧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强度试验研究
考虑搅拌时间的洞庭湖区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模型探讨
水泥改良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SBS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改善研究
玄武岩纤维对透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对比研究
膨胀土干湿交替作用下残余强度试验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