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间工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及途径

2012-08-08 03:40赵淑芳杨申宣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剪纸幼儿园

赵淑芳,杨申宣

(红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试析民间工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及途径

赵淑芳,杨申宣

(红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结合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早期文化的优秀文本理应承担起传承民间文化的责任,及民间工艺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民间工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如何选择适当的民间工艺内容运用于幼儿园课程并加以实施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民间工艺;幼儿园课程;运用;整合

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是广大劳动人民以朴素的审美观念,根据自身生存的实际需要,就地取材,自行设计和制作的并做为自身所享用的产物,也是历史形成并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却很难找到民间工艺的踪影,孩子们玩着高档的电动玩具,很少能接触到最原生态的草编、泥塑;看着进口动画片却很少听说过皮影戏……即使偶尔能看到有幼儿园教孩子剪纸,制作陶艺,也缺乏系统性,更没有科学的指导。如何将民间工艺有效地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民间工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将民间工艺纳入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

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早期教育的优秀文本理应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民间工艺是我国当代一切民族造型艺术、民族文化、艺术心理之源,从古代到当代,无论哪一种非民间艺术,其最初的艺术雏形,或最初的艺术心发端,总是来自民间工艺。因此,从艺术形式上讲,民间工艺既是‘流’,又是‘源’。”[1]我国民间工艺在民间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要解读中华文明、了解民间文化,就必须先从民间工艺开始。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外来文化的引入,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许多精美的作品和技艺逐步消失,有人发出了“抢救民间工艺”的呼吁。然而人们所理解的“抢救”仅限于对显性文化、技艺的保护,而忽略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内心认同。培养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必须从儿童开始,要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幼儿园课程显得尤为关键。“人类必须从自己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挑选出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是与个体早期接受能力相一致的部分构成一个文本,这便是我们的课程!如果这些需要塑造的个体是幼儿,那相应的课程便是幼儿园课程。”[2]幼儿园课程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责任。而民间工艺因其在民间文化及民族文化中占有的特殊位置,有必要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

(二)将民间工艺纳入幼儿园课程的可行性

有人认为民间工艺距离幼儿的生活很远,制作手法难度大,只适合摆在博物馆里,带领幼儿参观一下还可以,至于纳入幼儿园课程,与幼儿零距离接触是不可行的,这恰恰是对民间工艺的误解。首先,民间工艺是一种显性的作品。无论是陶瓷、雕塑、编制、印染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作品呈现出来,其优美的线条、简洁的造型、明快的色彩都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其次,民间工艺也是一种融合物质和精神的造物活动,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制作主体发挥主体能动性,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其中。认知理论指出幼儿正是在活动中,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中得以发展的。因此民间工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或者说幼儿接触民间工艺的过程本身就是活动的过程。再次,民间工艺来源于生活,无论是窗花、年画、面塑无不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指出了生活与教育的相互联系,因此民间工艺是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的活教材。

二、民间工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一)资源的挖掘与整理

目前“全国大多数幼儿园缺乏地方特色,大一统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脱节”[3],许多幼儿园为了追求“标准”舍近求远,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而极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课程资源。民间工艺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特别是存在于艺术文化生活之中,这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的沃土中善于发现适合纳入幼儿园课程的民间工艺。我国民间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样式,因此民间工艺的种类繁多,体系庞杂。这既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丰富资源,同时也为内容的选择带来了难度。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民间工艺都适合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在选择民间工艺时应遵循以下标准:

1.应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能够提供幼儿积极参与的机会,能引发幼儿的兴趣;

2.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及教育价值,是民间工艺中的优秀代表;

3.符合地方实际情况,便于资源的寻找与收集;

4.安全性较高;

5.活动的开展能为幼儿园的客观条件所允许。

经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比较受欢迎的民间工艺有泥塑、剪纸、印染、民间玩具、编结、陶艺等,对木偶、皮影、刺绣则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大多数民间工艺中都存在适合纳入幼儿园课程的因素,也存在不适合纳入幼儿园课程的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工整理以提取有利因素,剔除不利因素。

(二)深挖教育因素,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筛选与创编

以上只是简单列出在选择民间工艺时的几个标准,这几个标准犹如一把孔眼较粗的筛子,经过其过滤的只是成人选出的内容,要使这些内容真正适合幼儿,还需进一步的“消化”,即通过各种方式对民间工艺进行改编,使其“经验化”。“经验化”就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能为幼儿所理解与接收,能使幼儿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其中的形式。改编的方法有:

1.化繁为简。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最为顾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担心民间工艺难度大,过于深奥,幼儿难以操作和理解,这或许也是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所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根据笔者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及笔者的思考,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化繁为简,也就是将民间工艺中较为复杂的成分转化为浅显易懂、容易操作的成分。如在民间剪纸活动《有趣的对称》中提供给幼儿欣赏的民间剪纸是图案较为复杂的孔雀、天鹅等,但在操作时只要幼儿能用自己的发现和探索剪出对称图形就可以了,至于所剪的图案的美观、复杂程度则不作要求。这样就降低了难度,能为幼儿所接受。

2.使用替代材料。有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或是资源的欠缺,可以使用相似的材料来代替。如编织,传统的编织用的材料是藤条或篾条等,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危险性,在幼儿园中可用纸条、彩带等材料代替;刺绣也是存在争议的工艺,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刺绣存在危险性,这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彩带等材料替代针线,完成绣制图案的过程,这是针对幼儿的操作而言的。对欣赏而言,为了保证幼儿能接触到纯正的民间工艺,应尽量提供原生态的作品。替代材料的使用也不是随意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是使用原始材料。

3.采用游戏模拟真实场景。有些民间工艺的制作要求较高,如陶艺,需要在专门的窑洞中烧制,这对幼儿园的经费是不小的挑战。为了能让幼儿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考虑到现实条件,可以采用游戏模拟的手法,如搭建一个窑洞模型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窑洞中烧制,然后再出窑、打磨等。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自己就经常采用游戏的虚拟性来体验现实条件下无法成为现实的角色,所以游戏的使用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但对真实场景的了解也是必要的,可以通过视频、实地参观等来弥补。

(三)通过多种形式将民间工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

应结合幼儿园活动组织的主要形式,将民间工艺要素渗透到幼儿园现有课程之中。通过在幼儿园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中。

1.专门活动:就是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组织专门的民间工艺活动。主要有两种活动方式,一种是主题活动,一种是在某一领域的单独活动。在幼儿园中一般是在艺术教育领域开展。 笔者认为由于主题活动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各领域的横向联系,这正符合民间工艺蕴含多种教育价值的特征,采用此种组织方式,可以充分体现民间工艺教育价值。至于在艺术领域的单独活动,这种组织方式容易将民间工艺活动简单地视为美工活动,过分强调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其他教育价值的挖掘和体现,因此笔者不太提倡这种活动方式。当然,此种方式因为简单方便,可以用于个别教师初步接触民间工艺活动的尝试。在此,笔者重点介绍的是主题活动方式。在组织民间工艺主题活动时,首先对照民间工艺的目标框架挖掘所选内容蕴含的各领域的教育因素,然后考虑通过哪些活动体现这些教育要素。在此笔者以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民间剪纸》为例做详细介绍。

在《美丽的民间剪纸》主题活动中,根据民间剪纸在民间工艺中独特的文化地位确定了以民间剪纸作为活动主题,然后分析民间剪纸在各领域的教育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该主题活动的各具体活动:

《老鼠嫁女》主要是提供幼儿欣赏民间剪纸的机会,让幼儿感受民间剪纸拟人、充满童趣的造型手法,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的言语交流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趣的对称》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对称的特点,然后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对称剪纸的方法,并能剪出对称图案,这是对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幼儿也在观察、探索中体验到民间剪纸中对称所带来的和谐美。

《色彩搭配剪纸》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向幼儿介绍了库淑兰及其作品,增长了幼儿的见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其通过鲜艳浓烈的色彩搭配所展现出的生命的活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色彩搭配鲜艳的剪纸培养其动手能力。

《帮帮小兔》是幼儿对前几次活动经验的迁移,鼓励幼儿运用前几次活动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创作与表现。幼儿的小组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自由的氛围为幼儿创造力的展示提供了条件。

通过对几个活动的分析可以看到,民间工艺本身蕴含着各领域的教育价值及内容,主题活动形式使得这些教育价值和内容在活动中得以综合的呈现,实现了各领域的自然整合。通过活动的顺序还可以看到活动是按照对形式的感知与认识→对制作技艺与方法的体验与探索→创作与表现组织逻辑安排的,符合幼儿接触民间工艺的心理逻辑。

2.内部拓展:指的是找到原有课程内容恰当的生发点,加以进一步的引申与拓展,使之与民间工艺相结合,使原有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民间工艺的学习成为前后衔接的自然过程。如在科学活动中学习有关植物的根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自然引申出植物的根可以用来染色这一用途,而这种染色方法正是民间工艺独有的技艺,由此引申出印染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内部拓展从幼儿园原有课程内部出发,能够使民间工艺与幼儿园原有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融入方式。但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随时注意到两者的契合点,利用恰当的时机把民间工艺的内容引入课程,而不显生硬和牵强,这种敏感性和结合能力是保证实现内部拓展的重要条件。

3.有机渗透:是指利用幼儿园的恰当时机进行民间工艺活动,使民间工艺的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此种渗透包含了对幼儿园原有课程内容和活动两方面的渗透。内容上的渗透是指将原有课程内容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方式呈现出来,使之与民间工艺相结合,使原有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民间工艺的学习成为同一个过程,体现综合性、生活化、趣味性。如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制作一些民间玩具作为体育游戏的道具;在关于“影子”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皮影作为认识影子的道具等。另一方面的渗透还指活动上的渗透。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有许多时间或活动是归教师自由掌握的,这都给老师们留下了自主掌握的空间,对于这些时间的利用就是一种有机的渗透。如游戏时间,教师可以设计与民间工艺有关的游戏,如让孩子制作“老鼠嫁女”的道具,并进行表演,同样也是在做游戏,但无形中就渗透了民间工艺的内容。还有节日也是开展民间工艺活动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带领孩子们制作节日所需的工艺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生活的气息。

总之,笔者认为将民间工艺运用于幼儿园课程应该始终体现“整合”的理念。“整合”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将提取出的教育因素融入到幼儿园已有的教育体系,实现两者的自然融合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不是新内容对原有内容的侵占或挤压,是防止幼儿园课程膨胀、课程价值超载的有效手段。融入了民间工艺因素的活动具有文化与教育双重价值,使幼儿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文化的塑造。

[1] 季相玉,冯忠民.民间工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10):81.

[2] 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31.

[3] 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5):34.

(责任编辑 查明华)

The Value of Applying Folk Crafts to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Approaches

ZHAO Shu-fang, YANG Shen-xuan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As the excellent text of young children’s culture,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should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folk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the folk crafts are of great signifcance for the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folk crafts into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on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content and how to implement.

Folk crafts;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9200(2012)02-0098-04

2011 - 12 - 05

红河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西南民间工艺的儿童教育价值研究”(10BSS219);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路径研究”(2011Y291)。

赵淑芳(1982 - ), 女,云南江川人,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剪纸幼儿园
剪纸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剪纸
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藤编家具设计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