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镇沼气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2-08-15 00:48会泽县大井镇农业技术推广站654222李道锐
云南农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沼气池沼气农户

□会泽县大井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654222 李道锐

1 发展现状

大井我镇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把实现沼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普及“猪-沼-果(菜、粮、油、桑、渔等)”的生态农业技术,使全镇的沼气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1 沼气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逐趋规范

近年来,大井镇沼气发展实行政府计划、资助、指导、监督管理,促进了全镇沼气数量的飞跃式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镇共有沼气池3 000余口,覆盖了全镇124个自然村,部分自然村已达到了一户一池。在自然村之间几乎形成了专业的施工队伍,基本完成了“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沼气池建设及设备的购买逐步趋向规范化。

1.2 沼气应用技术提高,自产自用格局基本形成

当地农户为获得更多的沼气,加大了养殖业的投入,从过去的每农户牲畜存栏不少于一头提高到了不少于3头,有的农户存栏牲畜高达几十头,沼渣产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促进了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大部分农户已实现了“猪-沼-果”的平衡发展,形成了自产自用的格局。

1.3 发酵原料种类增多,提高了产气效率

通过对沼气池的改造,改变了过去仅用动物粪便为发酵原料的状况,现可采用秸秆、树叶、水草、城市有机垃圾(如乙醇馏废液、酵母厂废水、抗菌素厂废水、豆制品厂废水、制酱厂废水和纸浆废水)等发酵产生沼气,提高了产气效率。

1.4 生活环境有所改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废水是环保的大敌,却是最好的生物质能源—沼气的上等原料。沼气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废水的净化率,改变了过去烧柴、烧煤的局面,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污染,逐步建成了生态家园。

2 存在问题

2.1 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沼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沼气建设依赖政府资助、国债投资建设,投入资金有限,大井镇近9 000农户,只有3 000余口沼气池,户均占有量偏少,难形成规模效应。技术团队建设迟缓,无专项资金投入建设。

2.2 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偏低

沼气作为新兴产业,给部分农民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实惠,现已被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接受,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处于较低层面,影响着沼气池建设步伐和相关技术的推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一些农户对沼气虽有所认识但不全面,仅知道沼气是用来做饭、照明的,还不了解沼气对种、养业的带动作用,更不知道沼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②部分农户对建沼气池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却依赖国家投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2.3 畜牧业、种植业发展水平不高

沼气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畜禽粪便、有机肥料等。沼气产业与畜牧业、种植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种植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发展又推动了沼气产业的发展,为沼气提供了充足原料。但畜禽圈舍建设标准较低下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一些农村沼气发展的关键环节。部分农户圈舍简陋,为土木结构,有些农户甚至实行散养,树叶垫圈,家畜粪便无法入池利用,从而出现了沼气池可利用的原料不充足,废渣、肥料不足,导致种植业的产量低下,从而导致了“猪-沼-果”的发展不平衡,也有个别农户异地购买粮食扩大饲养或购买粪便入池,均增加了建设成本。

2.4 沼气供应受季节影响

沼气发酵菌群因适宜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中温和常温发酵。高温发酵温度为50~60℃,中温发酵为30~35℃,常温发酵即变温发酵,发酵温度受季节(气温)影响。温度不同,沼气的产气率和有机质的消化率也不同,为正相关关系。沼气发酵要求温度相对稳定,温度的急剧变化可导致发酵终止。大部分农户均采用常温发酵,从而导致冬季产气率极低甚至不产气。

2.5 综合利用率低

沼气可用于炊事、照明、储粮、保鲜、孵小鸡、发电、开机器等多项生活、生产活动,但现在绝大部分农户除了传统的能源和肥料利用方式以外均无他用。在较发达地区已将沼气技术和生产有机肥、储粮、保鲜、孵小鸡、发电、开机器等多项技术结合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解决措施

3.1 加强宣传引导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宣传沼气综合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让群众对建设沼气池的目的及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沼气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2)适时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沼气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用事实和典型说服和教育群众,以激发群众建设和发展沼气池的积极性,并使干部和群众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能源推广、畜牧发展、沼肥应用等方面进行算账对比,从美化和改善农村环境的角度进行宣传教育,从而提高认识层次,促进战略升位,使沼气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3.2 拓宽投资渠道,加快规模建设的步伐

1)在筹资渠道上主要采取向政府争取一点、沼气户自筹一点的办法。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并投入了大量国债在新能源建设方面,因此应积极向中央争取国债项目和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资金,帮助农户扩大沼气建设。

2)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采取多种融资和经营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同时,县、乡政府和金融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到沼气产业发展中来,采取拆、借、贷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沼气池建设资金困难。

3)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把沼气池建设项目与畜牧、水利、农发、扶贫等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源开发、改水改厕、农业产业化、科技三项经费和文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筹安排、相对集中、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原则,将其经费捆绑使用,投入农村沼气建设,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

4)发挥群众投入主体作用。调动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和投资积极性,鼓励有建设愿望、有投资能力的农户自主建设沼气。

3.3 加强农村沼气技术与服务体系建设

1)建设沼气技术应用科研团队,探究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解决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及发达地区沼气应用的先进技术后,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农户应用,使其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2)沼气发展过程中,需有专门的团队或公司对沼气进行建设和管理,可采用政府及农户出资扶持建设并监督,团体独立管理的方式,在不同地区根据实际进行管理服务,将过剩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交替应用,并进行从养殖到出沼渣的一条龙服务。

3.4 大力发展畜牧、种植产业

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帮助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加快改革传统的粗放散养方式,建设标准化养畜圈舍,使粪便能够直接随水入池,提高家畜粪便利用率,保障沼气池原料供应。实行庭院生态养猪的模式,即农户自家庭院内建立起“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就是猪多—粪多—沼气、沼渣、沼液多—有机肥料多—果多(饲料多)—猪多,形成了以沼气为杠杆的庭院生态循环经济。

3.5 制定激励政策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在沼气发展中,经济效益的受益主体是农户,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益主体则是社会。因此,在提高沼气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沼气的经济效益是扩大沼气应用、推动沼气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政府强化其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统一部署指导、管理、服务的重大责任。同时,动员社会团体等介入沼气产业的建设和管理,把沼气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建立明确的管理奖励制度,实行奖优罚劣。加大对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发展的宣传报道,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调动建设和发展沼气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发展的良好氛围。

[1]王日照,吴青华,吴丽萍.仙居县利用沼气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 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0(1).

[2]方淑荣.我国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J].农机化研究,2010(2).

[3]华水新.浅析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6):109~110.

[4]张子元.大通县沼气产业发展的调查[J].吉海农牧业-调查研究,2007(2).

[5]杨建华.启用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式、作用及思路[J].能源与环境,2007(2):79~80.

[6]黄蓓.发展沼气能源,建设生态新农村 [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54~156.

[7]刘涟淮,殷志明,曹安辉.走进生态农家[J].江苏农村经济,2003(3).

猜你喜欢
沼气池沼气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河北农民凭沼气专利致富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技术先行,加强交流推动中国沼气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