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下“不折腾”意蕴解读

2012-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2年34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运动工程

杨 建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下“不折腾”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

“折腾”,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俗语。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翻过来倒过去,二是反复做某件事,三是折磨人。在当前,“不折腾”的提出有着特定的政治语境。所谓“不折腾”,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念,不搞大的政治运动,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简言之,“不折腾”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不冲击中心工作。

“不折腾”的提出,具有极强的历史针对性和现实针对性。在旧时代,频繁的改朝换代是折腾,血腥的军阀混战是折腾,派系的争权夺势也是折腾,闹得民不聊生、国破家亡。新中国成立后,大炼钢铁是折腾,“文化大革命”是折腾,面子工程是折腾,政绩工程也是折腾。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及变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从而避免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想上不容干扰,路线上不容否定,道路上不容模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不折腾”提出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2.1 理论渊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尽管许多观点还不成熟,有的未付诸实践,有的在实践中坚持不下去了,但都为后来我国经济的“不折腾”铺平了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邓小平同志完成了从大搞政治运动到不搞政治运动的转变。以前那种大规模的、自下而上、群众性的政治运动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在《邓小平文选》中,有三十几处论及社会主义时期不能搞政治运动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1986年12月30日,他在《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至少还要搞二十年。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再来一次折腾。”[2]翌年4月发表的《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中更加明确的指出:“为什么我们对学生闹事问题处理得这么严肃,这么迅速呢?因为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3]他反复强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4]可见,“不折腾”的思想因子其实在中共党内早就存在。

2.2 现实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饱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大小小的“折腾”一直未断。1957年开始了反右派运动;1958年出台了脱离实际的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进而又铺开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1962年间,中国又出现了罕见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6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判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不断出现的“折腾”,使老百姓尝尽苦头,使中国这个东方巨人遍体麟伤,国民经济几乎陷于崩溃的边缘。在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少“折腾”的时期,但各种“折腾之念”、“折腾之举”也一直未断,甚至一度尘嚣甚上。在改革开放初期,平反冤假错案、小岗村分地、成立经济特区、个体户涌现等问题,都曾引起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此后,在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上也一直争论不休,以至于邓小平不得不通过“九二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才使得这次争论得以基本平息。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式“折腾”不太可能重演,但“喷泉广场”、“文明街道”,甚至“准运动型”和“大跃进”一类好大喜功式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钓鱼工程、烂尾工程、献礼工程、腐败工程等等却不胜枚举、比比皆是,在不少地方还愈演愈烈。

3 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确保改革“不折腾”

3.1 思想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实践中,大大小小的“折腾”也未曾停止。当前,在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少数极“左”主义分子搬出经典著作中的教条,认为是市场经济导致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所以要停止改革重新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还有少数极右分子倡导实行“全盘西化”或俄罗斯式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实践证明,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条万劫不复的死路。在思想上“不折腾”,就是要警惕走“回头路”或“邪路”、防止极“左”极右思潮兴风作浪、卷土重来,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2 组织上,坚持任人唯贤,提高政府公信度

路线方针一经确定,干部建设就成为决定因素。邓小平就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5]腐败之风之所以会不断蔓延,甚至愈演愈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与现在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所以,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3.3 反腐倡廉上,强化标本兼治,完善监督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命之本。其中,腐败是党风不正的一个极端表现形式。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

总之,不折腾就是不“翻烧饼”,全党全国人民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再搞什么乱七八糟的“运动”,不整什么劳民伤财的“工程”,真正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推进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改革攻坚的新阶段,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确保改革“不折腾”根本出路。

[1]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3]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6-197,216.

[4]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0.

[5]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运动工程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不正经运动范
子午工程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