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要体现公众利益兼顾科技创新——访中航工业综合所副总师、标准化中心主任孟雪松

2012-08-15 00:51邢磊,霍光耀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2年6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军民航空

[记者]:孟总,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想问您一个与工业产品质量相关的标准化问题,据考查,德国的工厂,不管大与小,设备先进与否,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保持相同且高水平的质量。人们把这归因于标准的严格执行。相比之下,在我们国家,标准的执行却往往不是很严格,您怎么看?

[孟雪松]: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标准,除少数为强制性的以外,大部分都是非强制性的。为什么都是非强制性的,发达国家的标准能够被严格执行,而我们国家却不能?这主要与工业化程度有关,其次与发达国家与我国家采取标准制定策略与方式不同有关,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是自愿性标准,而我国主要采用的是推荐性标准,从字面来看,二者区别不大,但具体到标准制定的主体、规则以及标准的实施,二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发达国家的自愿标准是从用标准的角度来考虑的,它体现了标准未来的实施主体对这个标准自觉自愿使用的一种态度。其制定过程,组织、企业、个人都可以以代表身份参加,且只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都达成一致,标准才能发布。另外,制定的目标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而不是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一方面使标准成为大家共同利益最大化的代表;另一方面使标准一旦通过,便能得到各方的认同,所以标准便能够被大家自觉自愿执行。

我国的推荐性标准虽然也是自愿采用,允许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自由申报,但制定却主要是由申报单位和相关协会或技术组织完成的。这里便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标准由技术比较领先的企业提出并制定时,标准的要求往往会比较严格或高于其他企业水平,这样的标准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太可能执行;二是当标准由技术偏低的企业提出并制定时,标准的要求便往往会低于其他企业水平,这样的标准不但对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没有实施的意义,还容易产生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这种标准实施的自觉性,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关键是要做到标准制定要能同时兼顾政府、行业内企业和公众三方的意见,既有利于政府实施监管,还能调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要确保公众利益。

[记者]:中航工业综合所作为航空行业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同时是军队与工业、军工行业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单位,准备如何应对目前军民融合的蓬勃发展?

[孟雪松]:中航工业综合所的发展定位是“立足航空、服务国防、面向社会”。基于这一定位,首先我们要将航空的标准做好,包括航空有关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军用标准和集团公司标准的制定及实施。如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商飞,以及从事民用飞行器研制生产与运营服务的其他经济主体共同组成了航空行业。从国家角度,航空行业标准需要统筹兼顾这些需求,促进民机产业的培育发展,但我国航空行业目前又以军机研制为主,国防建设需求必须要优先确保。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促进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及军民航空产业融合的高度,积极寻求方法,分类分层组织制定出既能满足国防发展需求,又能适用于民机科研生产与使用服务;既符合航空技术、航空产业发展的趋势,又要保持客观与公平公正的标准来。其次,我们要站在国防与军队建设以及装备制造工业发展的高度,协调航空与船舶、兵器、航天等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国防、军队与工业行业标准的建设提供客观公正、符合军民融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决策支持意见和建议。最后,在做好主体工作的前提下,我们也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为社会一线企业的产品研制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尽管不是我们目前的主体任务,但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未来我们肯定需要具有这样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按照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要求认真做好对标准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通过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外工业标准化的发展动态,及时对国外先进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与转化吸收,促进我国航空行业技术进步,并将此辐射到相关国防军工行业、国内装备制造行业等相关技术领域;另一方面是从军民共用的角度,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标准化基础理论、工具方法以及工作程序等的研究,提升航空标准化在整个军工行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记者]: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一套“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丛书”,其中《标准的制定》是由您主编的,出版这套书的出发点是什么?您主编这本书主要希望给读者带来哪些帮助?

[孟雪松]:这套丛书虽然面向国防科技工业,但书中的理论与方法对所有标准化工作者来说都适用。丛书重点是面向应用,汇集了许多标准化工作案例,这些案例全部来自于近30年以来的武器装备研制过程,非常典型,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以应用案例为背景的标准化实用方法“宝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个问题,即如何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开展好标准化工作?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只能靠摸索与经验积累。中航工业综合所作为国防领域中权威的标准化技术研究机构,在标准化技术与装备研制工程两方面都有很深的专业研究与积累,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点什么。希望读者看了这套书之后,不懂标准化的,能够对标准化是什么、干什么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编标准的,能够利用这套书编出所需要的标准;使用标准的,能够通过这套书举一反三,学会正确理解与应用标准里的方法、程序和数据。

《标准的制定》是这套丛书中具体针对标准制定方法而编写的。一般人以为,标准制定从方法层面而言,主要是标准文本的编写格式,属于形式问题,不重要。针对这一说法,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形式问题对标准的重要性。在一般事情中,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但在标准化工作中,形式却很重要,现代标准化工作的诞生就源于标准这种特殊形式的文件的产生;标准的规范性、约束性,需要通过形式要求的严格性来体现;我国对标准文本形式有非常高的要求,更是因为汉语语言具有很强的多义性,规范文本形式能够减少条款释义二义性的问题。其次,制定标准其实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一系列固定的流程环节,涉及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管理的统筹协调等许多方面工作,所以需要用到系统工程、管理协调、数学计算、试验评估、统计分析等许多方法。《标准的制定》就是结合许多具体实例,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希望通过这本书,把前辈人摸索的标准制定的思路和精髓,一方面传承下去,让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科技人员掌握标准的设计思路与编写方法;另一方面辐射到军工和社会领域中去,促进我国标准制定质量的整体提升。

[记者]:孟总,您对标准化的认识非常深刻,很敬佩您在标准化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对标准化事业的热爱,对标准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觉标准化确实是一项重要性和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确实在标准化方面形成了很强的积淀和专业能力。相信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军民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我们国家的标准化工作今后会大有作为,尤其是航空产业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结束采访之前,最后想请您展望一下标准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孟雪松]:谢谢!深刻谈不上,但随着从事这项工作越长,越觉得标准化是一项有重要作用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大力发展。你问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结合大家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我觉得可能会有以下一些发展趋势。一是从管理模式来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军用标准都会继续延续目前这种政府和军方主导的管理模式。二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委最近正在从国家角度调整标准制定的工作思路,国家标准今后将主要重视基础、通用标准,并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对具体面向行业应用的标准的支持力度已经开始减弱。三是在军民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军用标准将会更加趋于通用化,标准作为桥梁纽带,在可军民共用的技术和基础产品方面,一份投入两份产出的效益将会发挥的更加显著。四是军用标准,在军民融合的趋势下,数量可能不会再有大规模增加了,甚至纯军用的标准在数量方面还会减少,但对标准的质量要求会更加严格。五是军工行业标准与国家军用标准之间的协调关系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国防军工行业对标准的需求比较旺盛,但当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工艺工装、材料等标准向军民共用技术领域的转化,而这一过程怎么与企业标准划分好定位也是一个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六是具体到航空行业标准,由于其面向的是全行业和全航空产业链,标准的数量和规模还会继续增加,但主要的增长点将会不同,以前是偏军工的标准增长较多,未来军民通用和民用的标准将会增长较多;以前是关于工艺装备及实验方法的标准增长较多,未来关于产品质量和社会价值的标准会增长较多,最终将会逐步形成一个新的符合航空工业全面发展的航空行业标准体系。七是从普遍而言,标准的形式、内容、标准之间的体系架构将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比如说标准的文件形式,随着军民标准的日趋通用化,有可能会出现一种采用双编号或者共用同一编号形式而加以不同标识的标准。再例如标准的内容,针对某一领域的要求类和规范类的标准将会逐渐减少,按产品的生命周期或发展阶段来制定的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实验方法、安全认证等不依赖于具体产品的共性技术标准将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后者,由于不约束某个具体产品的形式,只约定必要的质量要求和边界接口,具有既不阻碍创新又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好处,所以会得到快速发展。再例如,标准的载体形式,目前是主要纸质文本,但我们正在尝试,在将纸质文本变为电子文本的基础上,将标准内容模块化、架构化,最终是要数据化,即标准就是数据。

记者:[工业与信息化标准网]邢磊、霍光耀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军民航空
15项行业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15项纺织行业标准复审结论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2020年7月1日将实施的55项纺织行业标准(表4)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